原文
英妙何郎蘊德光,不隨人世事炎涼。
麒麟步武開天上,他日青雲道路長。
詩詞問答
問:《吳門有懷錢塘何彥時仙尉·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參考注釋
英妙
(1).年少而才華出眾的人;少年英俊。 晉 潘岳 《西征賦》:“ 終童 山 東之英妙, 賈生 洛陽 之才子。” 隋 薛道衡 《豫章行》:“ 江 南地遠接 閩 甌 , 山 東英妙屢經游。” 宋 蘇舜欽 《朝奉大夫王公行狀》:“ 子野 英妙,不衒文乾進,當世佳士也。”
(2).美好的少壯時期。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 虙子 彈琴邑宰日, 終軍 棄繻英妙時。”
(3).優美。 宋 文天祥 《集杜詩·陸樞密秀夫詩序》:“﹝ 秀夫 ﹞字 君實 ,文筆英妙。”
何郎
(1). 三國 魏 駙馬 何晏 儀容俊美,平日喜修飾,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人稱“傅粉 何郎 ”。後即以“何郎”稱喜歡修飾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見《世說新語·容止》、《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賦》:“儼如傅粉,是謂 何郎 。” 唐 許渾 《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詩:“猶恐 何郎 熱,冰生白玉盤。”
(2).借作駙馬的美稱。 唐 劉禹錫 《題於家公主舊宅》詩:“ 何郎 獨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
(3).指 南朝 梁 詩人 何遜 。 何遜 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為當時名流所稱道。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三:“霧夕詠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維揚作》詞:“甚都無人誦, 何郎 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 明 高啟 《梅花》詩之一:“自去 何郎 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4).借指才高的年輕男子。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調凌雲, 謝女 艷容華濯露。”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世事炎涼
世事:人情世故;炎:熱,親熱;涼:冷淡。指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麒麟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徵祥瑞。《管子·封禪》:“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 宋 黃庭堅 《送范德孺知慶州》詩:“阿兄兩持 慶州 節,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們要聽那妖精的話,說鳳凰是雞,說麒麟是羊子,說龍是蚯蚓,說靈龜是甲魚。”
(2).比喻才能傑出的人。《晉書·顧和傳》:“ 和 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 榮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人也。’”
(3).見“ 麒麟閣 ”。
(4).見“ 麒麟殿 ”。
步武
(1).很短的距離。《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 韋昭 註:“六尺為步, 賈君 以半步為武。”《後漢書·臧洪傳》:“相去步武,而趨舍異規。”
(2).腳步。 宋 陸游 《道室雜詠》之一:“豈但煙霄隨步武,故應冰雪換形容。”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我於感謝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後,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 徐遲 《鳳翔》:“前方捷報頻傳,解放軍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邊疆。”
(3).跟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模仿、效法。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作祭杜河中文》:“分命邦畿,步武獲陪。”
開天
(1).啟發天性。《莊子·達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聞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 郭象 註:“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也,開人者知之用也。”
(2).謂布列於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列漢搆仙宮,開天製寶殿。”
(3).創始。 明 劉芳節 《<太岳先生文集>評》:“ 高皇帝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神聖,開天而作君; 太岳先生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異人,中天而作相。” 清 顧炎武 《清江浦》詩:“開天 成祖 代,轉漕 北京 初。”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一:“淡粉輕煙佳麗名,開天建設記都城。”
(4).放晴。 梁斌 《播火記》三一:“太陽落在西山上,輻射出錦色的光帶,是那樣的鮮艷美麗!兩個人牽著手兒在堤上走著, 嚴志和 說:‘多少日子也沒開天,今天紅軍起義了,也開了天了,看看是幸運不是?’”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道路
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於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