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浣溪沙原文

風壓輕雲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詩詞問答

問:浣溪沙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浣溪沙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浣溪沙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浣溪沙書法欣賞

蘇軾浣溪沙書法作品欣賞
浣溪沙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風壓著柳絮貼著水面紛飛,雨後初晴燕子在池沼邊銜泥築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竹林間時時聽到鷓鴣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曉了。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雙調,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輕云:本指輕薄飄浮的白雲。這裡比喻柳絮。貼水:緊挨近水面。
乍晴:雨後初晴。乍:初,剛。池館:池沼館閣。這裡主要指池沼。燕爭泥:燕子趁著天晴銜泥築巢。
沈郎:即沈約,字休文,南朝梁詩人。他在《與徐勉書》中說:“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意思是說因多病而腰圍消瘦。後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稱。不勝衣:形容消瘦無力,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勝,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灘之上。鴻雁信: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漢書·蘇武傳》: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於北海。昭帝即位,匈奴與漢和親,漢請求匈奴歸還蘇武。匈奴詐言蘇武已死。後漢派使者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沼澤中。匈奴單于大驚,致歉漢使。
鷓鴣啼:鷓鴣鳥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遊子聽到鷓鴣的叫聲會感到湊涼。鷓鴣,禽名,善啼。

詩文賞析

這首《浣溪沙》約作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東坡迎春景而春情動,思念妻子,作此詞以懷念之。一說此詞是李璟的作品,見《李璟李煜詞補遺》。因明代所刊《類編草堂詩餘》署為李璟所作,故《補遺》誤收。應據元刻本定為東坡詞。

詩詞推薦

浣溪沙原文_浣溪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