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君山原文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詩詞問答
問:題君山的作者是誰?答:方乾
問:題君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題君山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方乾題君山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曾經在世外見到 * ,聽說君山古時候本無。
原是崑崙山頂一塊石,颶風吹來落入洞庭湖。
注釋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勢奇秀,景色旖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矣。”
於:一作“游”。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境。《楚辭·遠遊》:“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 :神話中仙女名。傳說東漢桓帝 時曾應仙人王遠(字方平)召,降於蔡經家,為一美麗女子,年可十 * 歲,手纖長似鳥瓜。蔡經見之,心中念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方平知經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 * ,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 * 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又能擲米成珠,為種種變化之術。事見晉葛洪《神仙傳》。
“聞說”句:一作“說道君山此本無”。聞說,聽說。唐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元:原來,原本。一作“雲”。崑崙:山名,綿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
海風:颶風。海,古代稱塞外湖泊亦曰“海”。落:落到。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湘、資、沅、澧四水匯流於此,在岳陽縣城陵磯入長江。
詩文賞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於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激發過許多詩人的想像,寫下許多美麗篇章,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等等,這些為人傳誦的名句,巧比妙喻,盡態極妍,異曲同工。方幹這首《題君山》寫法上全屬別一路數,他採用了“遊仙”的格局。
“曾於方外見 * ”,就像訴說一個神話。詩人告訴讀者,他曾神遊八極之表,奇遇仙女 * 。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 * ,就有意思了。據《神仙外傳》, * 雖然看上去“年可十 * ”,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不少。
“聞說君山自古無”,這就是 * 對詩人提到的一件新鮮事。次句與首句的起承之間,在情節上有一個跳躍,那就是詩人向 * 打聽君山的來歷。人世之謎有很多,詩人單問這個,也值得玩味。那煙波浩渺的八百里瓊田之中,兀立著這樣一座玲瓏的君山。詩人泛舟湖面,“四顧凝無地,中流忽有山”(許棠《過君山》),這個發現,使他驚喜不已;同時又感到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來歷,從而困惑不已。詩人大約就是帶著這個問題去方外求教的。詩中雖然無一字正面實寫君山的形色,完全從虛處落筆,閒中著色,卻傳達出了君山給人的奇異感受。“君山自古無”,這一說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鮮,又證實了人們的揣想。寫“自古無”,是為引出“何以有”。詩人不一下子說出山的來歷,似乎是故弄玄虛,這種效果猶如是古代演義里的“且聽下回分解”。
“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不說則已,一說驚人:原來君山是崑崙頂上的一塊靈石,被巨大的海風吹落洞庭的。崑崙山,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崑岡片玉”來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傳說崑崙山是神仙遨遊之所,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詩中把“君山”構想為“崑崙山頂石”,用意正在於此。“海風吹落”一句,想像奇瑰。詩人在《題寶林寺禪者壁》中寫道:“台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題下自註:“山名飛來峰。”這首作品中的想像也受到了“飛來峰”一類傳說的影響。
全詩運用奇特想像,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這就是所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圖《詩品》)。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屈原《國殤》
- 閒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
-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節》
- 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管仲《管子·重令》
- 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
- 長驅入,歌台舞榭,風卷落花愁徐君寶妻《滿庭芳·漢上繁華》
-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 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於水,魚不能游牛殳《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