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原文
天衣歸遐峰,銀蕊辭寒條。
暅陽煦嫗之,百昌熙春朝。
扇以明庶風,吹萬不刁刁。
鱗塍深沃玉,潤漬如培澆。
根荄已紐芽,昭蘇半及韶。
富媼將侈富,行看物華撩。
代謝何圜轉,一息而一消。
處其噫欠間,恆春安可要。
及時披古編,席珍延大僚。
三懼銘在心,得志毋或驕。
如彼服田農,時時勤耘苗。
詩詞問答
問: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天衣
(1).佛教謂諸天人所著之衣。《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一切菩薩行道劫數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廣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名一小劫。” 南朝 陳 徐陵 《天台山徐則法師碑》:“夫海水揚塵,幾千年而可見;天衣拂石,幾萬年而應平。”
(2).泛指仙神所著之衣。 唐 司空圖 《雲台三官堂文》:“塵蒙而廟貌全隳,蘚駁而天衣半褫。”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 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賊 來引誘,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當時他們二人底天衣都化沒了。”
(3).帝王所著之衣。《南齊書·輿服志》:“袞衣 漢 世出 陳留 襄邑 所織。 宋 末用繡及織成, 建武 中, 明帝 以織成重,乃采畫為之,加飾金銀薄,世亦謂為天衣。”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三:“煙塵昏御道,耆舊把天衣。” 明 唐順之 《喜峰口觀三衛貢馬》詩:“天衣沾蚪蟒,國馬出駒駼。”
(4).喻指天空中飄浮的雲。 元 張可久 《人月圓·會稽懷古》曲:“荷花十里,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長風吹海色,飄颻送天衣。”
寒條
秋冬樹木的枝條。 晉 陶潛 《歸鳥》詩:“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唐 戴叔倫 《登樓望月寄鳳翔李少尹》詩:“陌上涼風槐葉凋,夕陽清露濕寒條。”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六出花飛處處飄,黏窗著砌上寒條。”
煦嫗
亦作“ 煦姁 ”。1.撫育;愛撫;長養。《禮記·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 鄭玄 註:“氣曰煦,體曰嫗。” 孔穎達 疏:“天以氣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萬物也。” 唐 黃滔 《祭宋員外》:“優遊五府,輝映雙旌;兩地之隆崇物望,一方之煦姁人情。” 清 王韜 《智說》:“煦嫗姑息近仁,亦仁之偏也。”
(2).溫暖,暖和。 唐 白居易 《歲暮》詩:“加之一盃酒,煦嫗如陽春。”
昌熙
興盛。 明 張居正 《賀瑞穀表》之二:“迺茲嘉瑞之生,正值昌熙之運。”
春朝
謂帝王春季接受諸侯、臣子朝見或諸侯、臣子春季朝見帝王。 宋 蘇軾 《春帖子詞·太皇太后閣三》:“仗下春朝散,宮中晝漏稀。”
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漢 賈誼 《新書·保傅》:“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唐 元稹 《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詩:“獨倚破簾閒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宋 劉子翬 《和李巽伯春懷》:“山寒古寺清,斷續春朝雨。”
明庶風
東風。《淮南子·天文訓》:“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史記·律書》:“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眾物盡出也。”《易緯通卦驗》:“春分明庶風至。”亦省作“ 明庶 ”。《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三國 吳 韋昭 註:“正東曰震,為竹,為明庶。” 明 文徵明 《進春朝賀》詩:“氣轉蒼龍當法駕,風回明庶動宸斿。”參見“ 八風 ”。
吹萬
(1).《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玄英疏:“風唯一體,竅則萬殊。”吹,指風而言;萬,萬竅。謂風吹萬竅,發出各種音響。 宋 蘇軾 《颶風賦》:“嗚呼,小大出於相形,憂喜因於相遇。昔之飄然者,若為巨耶?吹萬不同,果足怖耶?” 金 党懷英 《睡覺門外霜風過》詩:“始知天籟非人籟,吹萬由來果不同。”
(2).比喻恩澤廣被天下。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在宥天下理,吹萬羣方悅。” 唐 王起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之二:“故知我道化無疆,德風吹萬,皇猷大啟,青陽始建。”
刁刁
(1).動搖貌。多用以形容草木。《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郭象 註:“調調刁刁,動搖之貌也。”
(2).形容風聲。 宋 程俱 《雜興》詩之四:“濯濯簷下溜,刁刁樹間鳴。” 明 唐順之 《過清溪莊值主人不在》詩:“翳翳孤村景,刁刁眾木吟。”
鱗塍
密集的田壟。 清 馮桂芬 《懌園記》:“牆外鱗塍雉堞,一目數里。”
根荄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傷其骸骨;枝葉茂者,害其根荄;能兩美者,天下無之。”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樹本淺,根垓不深。”《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則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問友》詩:“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宋 司馬光 《為始平公祭晉祠文》:“然原陸久燥,根荒未浹,畎畝喁喁,猶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論》:“臣觀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議,極文章之壼奧,盡治亂之根荄。” 清 龔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今試言之,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
昭蘇
見“ 昭蘇 ”。
(1).亦作“ 昭甦 ”、“ 昭穌 ”。甦醒;恢復生機。《禮記·樂記》:“蟄蟲昭蘇,羽者嫗伏。” 鄭玄 註:“昭,曉也;蟄蟲以發出為曉,更息曰蘇。”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襪履頌表》:“四方交泰,萬物昭蘇。”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劉殷費順黃籙齋祠》:“乘此勝因,鹹臻妙樂,龍神安鎮,士庶昭甦,蠢動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晉公后土醮詞》:“大開倚劒之門,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滌深寃。” 陳獨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張之,則國力莫由昭蘇,社會永無寧日。”
(2).忽然開豁。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勞心依憩息,朗詠劃昭蘇。” 仇兆鰲 註:“劃昭蘇,謂忽然開豁。”
富媼
地神。《漢書·禮樂志》:“后土富媼,昭明三光。”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媼,老母稱也;坤為母,故稱媼。海內安定,富媼之功耳。” 宋 蘇軾 《月華寺》詩:“天公故為不自憐,結土融石為銅山。萬人採斵富媼泣,祇有金帛資豪姦。”《宋史·樂志八》:“芒芒下土,恢恢方儀。富媼統攝,潛運八維。”按,一說,《漢書·禮樂志》“媼”當為“熅”字之誤。參見“ 富熅 ”。
侈富
(1).豪富。 宋 蘇軾 《王仲儀真贊》:“夫所謂世臣者,豈特世祿之人,而巨室者,豈特侈富之家也哉!”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凡內臣多好花木,於院宇之中,擺設多盆,並養金魚於缸,羅列小盆細草,以示侈富。”
(2).謂使之豪富。《周書·武帝紀上》:“樹之元首,君臨海內,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豈唯尊貴其身,侈富其位。”
行看
(1).且看。 唐 韓愈 《郴州祈雨》詩:“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明 高明 《琵琶記·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鳳池 鰲禁聽絲綸。”取,得。助詞。
(2).復看,又看。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默聽鴻聲盡,行看葉影飛。”
物華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惲 《贈吳均》詩之一:“離念已鬱陶,物華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鄭南史飲》詩:“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樽戀物華。”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清 金農 《游竇氏別圃》詩:“駘盪春遊戀物華,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華。參見“ 物華天寶 ”。
代謝
(1) 更替、交替變換
新陳代謝
(2) ;
其間衰老者或有代謝。——清· 洪亮吉《治平篇》
圜轉
旋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參兩篇》:“凡圜轉之物,動必有機。”
圓滑。《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因這位太尊,初見面的時候,看他著實圜轉,到得如今,我實在怕與他見面。”參見“ 圓滑 ”。
一息
(1).一呼一吸。比喻極短的時間。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 晉 陸雲 《歲暮賦》:“百年迅於分噓兮,千歲疾於一息。”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蓋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間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一息工夫,只聽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許多腳步兒響,頃刻已經到了面前。” 方光燾 《瘧疾》:“過了一息,她面上露著微笑,跑回房來。”
(2).暫停;稍歇。《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 梁 沉約 《麗人賦》:“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迴歸。”
(3).一口氣息。《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來看時,卻是十五六歲一個小廝,生得眉清目秀,渾身綁縛,微微止有一息。”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繼母吳氏加贈淑人制》:“出遺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 《衷心感謝他》:“他的確是帶著年輕人的熱情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最後一息,戰鬥到最後一息的。”
(4).一個子嗣。《晉書·良吏傳·鄧攸傳》:“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絶。”《新唐書·張嘉貞傳》:“ 張嘉貞 晚一息 寶符 ,獨未官。”
(5).猶一絲。 聞一多 《晴朝》詩:“再沒有一息聲音--和平布滿了大自然。”
噫欠
噫氣和打哈欠。泛指吐氣。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噫欠為飄風,濯手大雨沱。” 宋 蘇軾 《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堂堂總公,僧中之龍,呼吸為雲,噫欠為風。”
恆春
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長青仙樹。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臺左右種恆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如桂,花隨四時之色。 昭王 之末,仙人貢焉,列國鹹賀。王曰:‘寡人得恆春矣,何憂太清不至。’恆春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 唐 陸龜蒙 《幽居賦》序:“稻名半夏,藥號恆春。”
可要
表示期待;將要。 唐 李商隱 《賦得雞》:“可要五更驚曉夢,不辭風雪為陽烏。” 唐 方乾 《題寶林山禪院》詩:“我來可要歸禪老,一寸寒灰已達玄。”
及時
(1) 立刻;馬上
工作中有問題必須及時解決
及時相遣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迅速地;毫不耽擱地
你應及時地動身回家
席珍
亦稱“ 席上珍 ”。《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寶。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 南朝 梁 何遜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方成天下士,豈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贈王侍御》詩:“出入並鞍馬,光輝參席珍。” 清 錢謙益 《酬德水見贈》詩:“慚無席上珍,視彼櫝中毀。”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詩:“三品席珍虛鹿幣,千金市骨上 燕 臺。”
大僚
(1).大官職。《書·多方》:“迪簡在王庭,尚爾事,有服在大僚。” 唐 柳宗元 《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世服大僚,仍耀烈名。”
(2).指大官。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寧古塔紀略》:“更以所著《長白山賦》,進呈御覽,並輦下諸故人大僚醵貲代贖,遂得以辛酉入塞。”
三懼
指聖君治國應該戒懼的三件事。《韓詩外傳》卷七:“ 孔子 曰:‘明王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志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在心
放在心上;用心
這事我一定在心去辦
得志
(1) 實現志願
少年得志
(2) 某人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毋或
不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東門遂 不聽公命,殺適立庶。”《韓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指;無或作惡,從王之路。”
服田
種田,從事耕作。《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太平廣記》卷四○二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衛慶》:“ 衛慶 者……家世游墮,至 慶 ,乃服田。”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 王昌大 者, 義興 山中人也。身長七尺,膂力絶人,家故農,況服田為業。” 清 趙翼 《過青田訪劉誠意故居》詩:“處者皆 劉氏 ,丁戶累數百,猶守故侯風,服田讀書策。”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