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來謁李守值其在告作詩戲之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原文

赤袍畫戟擁朱門,鈴閣晨扃正謝賓。

京兆欲行猶案事,杜陵投老尚論親。

蕙帷鶴怨空寒夜,名紙毛生踏路塵。

南郡高風非託疾,未應吐哺愧前人。

詩詞問答

問:《和叔來謁李守值其在告作詩戲之》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畫戟

(1).古兵器名。因有彩飾,故稱。 唐 王維 《燕支行》:“畫戟彫戈白日寒,連旗大旆黃塵沒。”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劉恭父》詞:“畫戟斿閒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紅欄小。”《花月痕》第五四回:“一枝畫戟,東馳西突,所向披靡。”

(2).舊時常作為儀飾之用。 唐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之二:“森森畫戟擁朱輪,坐詠 梁公 覺有神。” 清 陳沂震 《試院即事》詩:“畫戟森嚴晝漏遲,凝香燕寢日斜時。”

朱門

(1) 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

(2) 舊時借指豪富人家

鈴閣

亦作“ 鈴閤 ”。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鈴閣之間,言威儀之富,榮華之盛,皆如狂花之發,不可久也。”《晉書·羊祜傳》:“﹝ 羊祜 ﹞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 唐 韓翃 《寄裴鄆州》詩:“官樹陰陰鈴閣暮,州人轉憶白頭翁。”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勞文毅公善居危城》:“﹝ 文毅公 ﹞遂入城蒞總督任,終日閉鈴閣,以示無事。”

正謝

謂正式上朝謝恩。 宋 司馬光 《內批依近降指揮審取指揮札子》:“臣昨日具札子,奏為聖旨特放正謝,仍免赴 景靈宮 福寧殿 恭謝。”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史浩》:“丞相今日正謝,今賜酒果為太夫人之慶,可與丞相同領此意。”

京兆

(1)

(2) 指京師所在地區

京師有京兆獄。——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管理京師地區的衙門。

京兆五城即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指京兆尹,即京師的地方長官

韓愈吏部權京兆。——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案事

(1).考問情事。《史記·酷吏列傳》:“ 武安侯 為丞相,徵 湯 為史,時薦言之天子,補御史,使案事。治 陳皇后 蠱獄,深竟黨與。”《後漢書·蘇章傳》:“今夕 蘇儒文 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 冀州 刺史案事者,公法也。”

(2).謂辦理其事。《後漢書·鍾離意傳》:“時詔賜降 胡 子縑,尚書案事,誤以十為百。”

杜陵

(1).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於東原上,因名 杜陵 。並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 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2). 漢 宣帝 陵墓。《漢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 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淒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 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參見“ 杜陵野老 ”。

投老

(1).垂老;臨老。《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 夷 投老以長飢, 回 早夭而又貧。” 宋 楊萬里 《周子及監簿輓詩》:“投老欣相得,論心恨輕遲。”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韻》:“急喉 何居士 ,投老樂湛湛。”

(2).告老。 晉 王羲之 《十七帖》:“實望投老,得盡田裡骨肉之歡。” 唐 牟融 《處厚游杭作詩寄之》:“念我故人勞碌久,不如投老臥滄洲。”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行游》:“投老歸湖,皇恩浩蕩,閒身得伴魚竿。”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詩孫投老 吳下 ,巖壑把名鎸。”

尚論

向上追論。《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陳寅恪 《柳如是別傳》第一章:“始知稟魯鈍之資,挾鄙陋之學,而欲尚論女俠名姝文宗國士於三百年之前,誠太不自量矣。”

鶴怨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猨驚。”意謂鶴因隱士出山、蕙帳空空而愁怨。後以“鶴怨”指期待著歸隱的人。 唐 李商隱 《贈宗魯笻竹杖》詩:“鶴怨朝還望,僧閒暮有期。” 宋 蘇軾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人生何者非蘧廬,故山鶴怨秋猿孤。” 清 馮登府 《浪淘沙·落葉》詞:“飄泊任高低,鶴怨鵑啼。斷腸人在小窗西。”

寒夜

寒冷的夜晚。《藝文類聚》卷四二引 南朝 宋 孝武帝 《夜聽妓詩》:“寒夜起聲管,促席引靈寄。” 南朝 梁武帝 《織婦》詩:“調梭輟寒夜,鳴機罷秋日。” 唐 劉禹錫 《酬樂天小亭寒夜有懷》詩:“寒夜陰雲起,疎林宿鳥驚。”

路塵

道路上飛揚的灰塵。 金 郭邦彥 《村行》詩之一:“棗花初落路塵香,燕掠麻池乍頡頏。” 明 高啟 《與客飲西園花下》詩:“相逢莫學花無賴,明日分飛隨路塵。”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託疾

稱病推託

未應

(1).猶不須。 宋 王安石 《評定試卷》詩:“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宋 陸游 《遣興》詩:“老去可憐風味在,未應山海混漁樵。”

(2).猶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園吟》:“ 東山 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宋 張綱 《臨江仙》詞:“年方強仕未應遲。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

(3).猶不曾。 唐 李白 《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唐 王維 《聽宮鶯》詩:“遊子未應返,為此始思鄉。” 宋 蔡伸 《念奴嬌》詞:“雲浪鱗鱗,蘭舟泛泛,共載一輪月。五湖當日,未應此段奇絶。”

(4).不應當。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四:“晨興步庭除,足弱幾不持;論年未應爾,胡為遽如斯?”

吐哺

見“ 吐哺 ”。

(1).吐出嘴裡食物。《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 顏師古 註:“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資州鶴》:“﹝ 何 ﹞嘗蔭大木下,望其顛紅鶴巢甚大,數雛啾啾然。已而其母歸,方憩枝上,銜食向巢立, 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勢且墜,猶忍死引頸吐哺飼其子,乃墜地。”

(2).亦作“ 吐餔 ”。極言殷勤待士。《後漢書·馬援傳》:“天下雄雌未定, 公孫 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 宋 蘇轍 《元祐七年生日謝表》:“躬 周公 吐餔之勞,服 大禹 惡酒之戒。” 明 吾邱瑞 《運甓記·諸賢渡江》:“小生輩雖無遠略,願執鞭弭,況今 瑯琊王 尊禮賢豪, 王茂弘 吐哺下士。”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臥薪天子正焦勞,吐哺宰臣方怵惕。”參見“ 吐哺握髮 ”。

(3).魚名。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下:“吐哺魚,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參見“ 土附魚 ”。

前人

(1) 以前的人

滿意地詳細講述這位詩人與他的前人的不同之處

(2) 具有共同遺產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係

詩詞推薦

和叔來謁李守值其在告作詩戲之原文_和叔來謁李守值其在告作詩戲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