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原文
羽衣來自五雲端,策賜黃麻墨未乾。
梅福南昌成吏隱,葛洪勾漏本仙官。
一聲白鶴橫江夜,三尺青蛇出袖寒。
歸到鳳山春滿屋,絳桃花發繞江乾。
詩詞問答
問: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的作者是誰?答:朱彥昌
問: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朱彥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彥昌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六十一
參考注釋
羽衣
(1).以羽毛織成的衣服。《史記·孝武本紀》:“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漢書·郊祀志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 顏師古 註:“羽衣,以鳥羽為衣,取其神僊飛翔之意也。”按,五利將軍 欒大 , 漢武帝 時方士。
(2).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 三國 魏 曹植 《平陵東行》:“閶闔開,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飛龍。” 唐 鄭谷 《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中儀。”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 臨皋 之下。”《西遊記》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繞霧,羽衣偏是袖飄風。”
(3).道士的代稱。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種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雖羽衣輩亦罕到。”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忽有羽衣詣門,延之與語。” 清 黃景仁 《石鰲塢洞天福地遺址》詩:“羽衣散盡香火絶,時有丐者僵苔階。”
(4).指輕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詞》之一:“ 吳 刀 楚 製為佩褘,纖羅霧縠垂羽衣。” 明 許潮 《寫風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 冰心 《讚美所見》詩:“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獨泛,你羽衣蹁躚飛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吳融 《華清宮》詩之二:“一曲《羽衣》聽不盡,至今遺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吳江中秋》詞:“舞罷《羽衣》塵滿面,誰伴我,廣寒游?”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羽衣》不奏人間曲,寶鼎時焚異國香。”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五雲
(1).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古人視雲色占吉凶豐歉。《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關尹子·二柱》:“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雲笈七籤》卷四一:“五雲交蔭,六炁扇塵。”
(2).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南齊書·樂志》:“聖祖降,五雲集。”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雲。”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麗日五雲浮,開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贈郭將軍》詩:“承恩新拜上將軍,當值巡更近五雲。”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天書飛下五雲傍,紫陌珂聲夜未央。” 清 陳夢雷 《立秋後一日至都門即事賦感》詩:“遙向五雲深處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雲英、雲珠、雲母、雲液、雲沙五種雲母。據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聞有曉消五雲,飛八石,轉九丹,治黃白。”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服五雲之法……服之一年,則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參閱 楊明照 《<抱朴子內篇校釋>補正》。
(5).見“ 五雲體 ”。
黃麻
(1).植物名。 * 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 * 》:“ * 即今火麻,亦曰黃麻。處處種之,剝麻收子。有雌有雄,雄者為枲,雌者為苴。”
(2).植物名。又名絡麻。一年生草本,葉子卵形,開黃色小花,結蒴果,球形,表面有皺紋。莖皮纖維供紡織用,根和葉子中醫入藥,對 * 出血、膀胱結石等症有療效。亦指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3).古代詔書用紙。亦借指詔書。古代寫詔書,內事用白麻紙,外事用黃麻紙。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楊倫 箋注引《唐會要》:“ 開元 三年,始用黃麻紙寫詔。” 宋 葉適 《直院中書莫公殂往哀痛不能成文輒留小詩靈幾並致鱸魚金柑為奠》詩:“閣老今無地上身,黃麻紫誥兩沉淪。” 清 趙翼 《送劉石庵相公還朝》詩:“敭歷遍中外,入相宣黃麻。”
梅福
漢 九江郡 壽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當政,乃棄家隱居。後世關於其成仙的傳說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閩 粵 ,多有其所謂修煉成仙的遺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適 《封丘作》詩:“乃知 梅福 徒為爾,轉憶 陶潛 歸去來。” 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入市逢 梅福 ,遊仙訪 葛洪 。”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輓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縉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於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葛洪
(284-364)東晉道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自幼好神仙導養之法。先後從鄭隱、鮑玄學煉丹術和道術。後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攜子侄至廣州,止於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金匱藥方》、《神仙傳》、《西京雜記》等。
勾漏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廣西 北流縣 東北。有山峰聳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為道家所傳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漢 置 勾漏置 , 隋 廢。《晉書·葛洪傳》:“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壽,聞 交阯 出丹,求為 勾屚 令。” 唐 杜甫 《為農》詩:“遠慚 勾漏 令,不得問丹砂。” 宋 楊億 《到郡滿歲自遣》詩:“無嫌 勾漏 僻,且得養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贈崔正誼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臨卭 彈緑綺。”
仙官
(1).道教稱有尊位的神仙。《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傳》:“阿母必能致汝於 玄都 之墟,迎汝於 昆閬 之中,位以仙官。” 唐 薛逢 《漢武宮詞》:“ 武帝 清齋夜築壇,自斟明水醮仙官。”
(2).藉以尊稱道士。 唐 王維 《送方尊師歸嵩山》詩:“仙官欲往 九龍潭 ,旄節朱旛倚石龕。”
白鶴
一種鶴,俗稱仙鶴
橫江
(1).橫陳江上;橫越江上。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 江 ,水光接天。” 宋 朱敦儒 《水龍吟》詞:“鐵鎖橫 江 ,錦帆衝浪, 孫郎 良苦。”
(2).指 橫江浦 。地在今 安徽 和縣 東南,與南岸 采石磯 隔 江 相對。 唐 李白 《橫江詞》詩之二:“ 橫江 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三尺青蛇
喻劍。 明 梅鼎祚 《崑崙奴》第二折:“腰懸著百鍊鎚,胸掛著雙文鏡,袖三尺青蛇炯炯,寫 太乙 神名頭上頂。”
歸到
回到;返回。《莊子·盜跖》:“﹝ 孔子 ﹞歸到 魯 東門外,適遇 柳下季 。”《漢書·匈奴傳下》:“歸到,官位如故,不肯令見 漢 使。” 宋 范成大 《念奴嬌·和徐尉游石湖》詞:“鄰家相問,這回真箇歸到。”
鳳山
(1).今 浙江省 杭州市 鳳凰山 的省稱。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政和 壬辰, 魯公 (指 蔡京 )在 錢塘 居 鳳山 下之私第。”
(2).借指 蔡京 。 宋 江漢 《喜遷鶯》詞:“ 鳳山 政好,還被畫轂朱輪催起。”
春滿
春濃;春意瀰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翫奇花之春滿,摘甘實於夏成。” 唐 張說 《奉酬韋祭酒》詩:“春滿汀色媚,景斜嵐氣侵。”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江乾
江邊,江畔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原文_贈道會塗志清領職歸宜黃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