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字謠原文
光祖做總領,許堪為節制。
丞相要起復,援例。
詩詞問答
問:十七字謠的作者是誰?答:臨安里人
問:十七字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霽韻
2. 《宋季三朝政要》卷二 《宋季三朝政要》:淳祐四年九月,史嵩之丁父彌忠憂,詔起復右丞相兼樞密使。太學生黃愷伯等百四十四人上書,中有云:近畿總餉本不乏人,而起復未卒哭之馬光祖;京口守臣豈無勝任,而起復未經喪之許堪。故里巷為十七字謠云云。
參考注釋
總領
(1).統領;統管。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總領從官,與聞政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是以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録。” 宋 朱淑真 《春歸》詩:“東君總領鶯花處,浪蝶狂蜂不自來。” 清 劉大櫆 《乞同里捐輸以待周急引》:“大約出白金在一斤上下,豐者至二斤,嗇者至三兩二兩,使一人總領,牟利取息,而以其息待用。”
(2). 漢 代光祿勛的別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光祿寺》:“案:兩 漢 官制,自光祿、太中、中散、諫議等大夫及謁者、僕射、羽林郎、郎中、侍郎,五官、武賁、左右等中郎將,奉車、駙馬二都尉,車、戶、騎三將,並屬光祿勛,故有總領之稱。”
節制
(1) 限制;控制
發現難以節制她的胃口
(2) 指揮管轄
節制三軍
皆屬榮所節制。——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丞相
古代輔佐君主治理國家政務的職位最高的大臣
起復
(1)
(2) 古時官員服父母喪守期未滿即 * 赴任官職。明清時專指服父母喪期滿後重新復出做官
(3) 舊指官員被革職後復出
援例
引用慣例或先例
遇有緣事降革後援捐復原官者,淮以雙單月一併計算。——《清會典·吏部》
援例申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十七字謠原文_十七字謠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