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劉藻原文
乞歸非獨往,教孝有常經。
沂水風猶昔,齊山不斷青。
棲遲安梓里,俯仰樂萱庭。
災後民何若,詳陳疾苦形。
詩詞問答
問:賜劉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賜劉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賜劉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
參考注釋
乞歸
(1).請求辭職回鄉。《三國志·蜀志·張翼傳》“高祖父司空 浩 ,曾祖父 廣陵 太守 綱 ,皆有名跡” 裴松之 注引《續漢書》:“ 嬰 曰:‘乞歸故業,不願以穢名污明時也。’”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宋 陸游 《答胡吉州啟》:“伏以累疏乞歸,既拜賜骸之命。”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一:“國初乙酉 江 南解元 張湘曉 九徵 ,視學 河南 乞歸。”
(2).請求交給。《魏書·盧昶傳》:“負辱朝命,罪宜萬死,乞歸司寇,伏聽斧鉞。”
非獨
非但;不但
面對歹徒,非獨毫無懼色,還勇敢地與之搏鬥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常經
(1).固定不變的法令規章。《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管子·問》:“國有常經,人知終始,此霸王之術也。”《清會典事例·戶部·考覈》:“國家設關榷稅,定其則例,詳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載諸會典,著為常經,由來已久。”
(2).永恆的規律。《漢書·谷永傳》:“夫去惡奪弱,遷命賢聖,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 宋 秦觀 《隕星石》詩:“俯仰一氣中,萬化無常經。” 宋 陳亮 《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經,而悲喜哀樂遂出乎其間者,亦情之正也。”
(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規。 漢 劉向 《說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也。” 魯迅 《<二心集>序言》:“所以含血噴人,已成了 中國 士君子的常經,實在不單是他們的識見,只能夠見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錢的勢力。”
(4).謂習見的經書,普通的經書。《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門生在家閉戶讀書,凜遵庭訓,不過守著幾句‘入孝出弟’的常經,那裡有什麼陰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時典試慮熟題有蹈襲弊,力反常經,題紙下,七藝皆符。”
(5).猶經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蓋 和 善飛梯,為儀鸞司第一手,常經入禁闥供奉,頗知曲折。”
齊山
山名。 唐 時屬 池州 (在今 安徽 貴池 南)。 唐 杜牧 《九日齊山登高》詩:“ 江 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 何必獨霑衣!”後人詩文中言及“齊山”,多用此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齊山 置酒菊花開, 秋浦 聞猿 江 上哀。”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詞:“與 牧之 高會, 齊山 詩酒, 謫仙 同載, 採石 風濤。”
不斷
(1)
保持或繼續,常以沒有停頓、沒有終止和不間斷的方式
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2)
沒幹擾或阻礙的
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3)
繼續但時有停頓的
他的不斷出現,引起了我們的警惕
(4)
不絕,接連不斷
夏天這裡洪水不斷
子孫滿堂,萬世不斷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梓里
指故鄉
榮歸夸梓里。——劉迎《題劉德文戲彩堂》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何若
表示疑問,與“何如”同
此為何若人。——《墨子·公輸》
疾苦
指生活上的困苦
關心人民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