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慈雲寺原文
曉跨征鞍日漸斜,暫教小憩梵王家。
雲深古殿苔衣潤,風入高松天籟嘩。
語仆且閒從系馬,問僧何事亂鳴鴉。
比來塵境都消盡,不用曼陀更雨花。
詩詞問答
問:憩慈雲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憩慈雲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憩慈雲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六
參考注釋
征鞍
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 唐 杜審言 《經行嵐州》詩:“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宋 謝薖 《蝶戀花》詞:“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 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思憶》:“王孫何處解征鞍,靈妃怨,瑤瑟與誰彈?” 劉國鈞 《餞春詞》之一:“若個多情解相憶,征鞍還帶落花飛。”
日漸
一天一天逐漸地
日漸強壯
小憩
亦作“ 小憇 ”。短暫休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 清 王士禛 《娑羅坪》詩:“小憩 娑羅坪 ,手扶娑羅樹。” 清 李靜山 《增補都門雜詠·十剎海》:“柳塘蓮浦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著馬背小憇一會,我實在太疲勞了。”
梵王家
指佛寺。 唐 陳翥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詩:“ 曲江 晴望好,近接梵王家。” 宋 范仲淹 《峻極上寺》詩:“高高人物外,猶屬梵王家。” 宋 趙抃 《書院》詩:“鄰舍盡金碧,一一梵王家。”參見“ 梵王宮 ”。
苔衣
泛指苔蘚。 南朝 宋 謝靈運 《嶺表賦》:“蘿蔓絶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鮑常侍龍川館》:“苔衣隨溜轉,梅氣入風香。” 唐 錢起 《避暑納涼》詩:“初晴草蔓緣新筍,頻雨苔衣染舊牆。” 宋 林逋 《翠微亭》詩:“秋階響松子,雨壁上苔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陟厘》:“苔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牆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長數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在屋曰瓦松,在牆曰土馬鬃,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
天籟
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系馬
(1).指在廄內系養的良馬。《國語·齊語》:“ 狄 人攻 衛 , 衛 人出廬於 曹 , 桓公 城 楚丘 以封之。其畜散而無育, 桓公 與之繫馬三百。” 韋昭 註:“繫馬,良馬在閒,非放牧者。”《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
(2).拴馬。 晉 劉琨 《扶風歌》:“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 唐 杜甫 《謁先生廟》詩:“絶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 元 虞集 《寄丁卯進士薩都剌天錫》詩:“投壺深竹里,繫馬古松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經由古寺,繫馬門外,暫憩止。”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鳴鴉
烏鴉。因其鳴啼噪聒不止,故稱。 唐 韓偓 《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詩:“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喜鵲惱鴉》:“抵 潞河 ,鳴鴉蔽野。”
比來
近來
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念效。——《三國志·徐邈傳》
塵境
原為佛教語。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因稱現實世界為“塵境”。 唐 司空曙 《寄衛明府》詩:“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 麗澤 ,不類塵境。” 李廣田 《<聞一多選集>序》:“而這樣的文字,如不是由所謂‘詩境’拉向‘塵境’,不是在思想上向現實突進了一步,是不可能出現的。”
消盡
(1).謂用盡無餘。《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蘇轍 《論吏額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過十年,自當消盡。”《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聽了這話,心裡便暗暗的著實敬服這位先生,早把那盛氣消盡。” 魯迅 《彷徨·祝福》:“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曼陀
亦作“ 曼陁 ”。指曼陀羅花。 唐 王維 《西方變畫贊》:“迦陵欲語,曼陁未落。” 宋 蘇軾 《游太平寺淨土院觀牡丹》詩:“醉中眼纈自斕斑,天雨曼陀照玉盤。” 清 趙翼 《牡丹》詩之三:“輕寒輕暖幾番過,釀出花天散曼陀。”參見“ 曼陀羅 ”。
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紳 《真娘墓》詩:“愁態自隨風燭滅,愛心難逐雨花輕。” 前蜀 韋莊 《江南送李明府入關》詩:“雨花煙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雜興》詩之二:“雨花風葉總堪憐,海燕江鷗各渺然。”
(2).雨水飄散時的小水花。 唐 劉長卿 《題靈祐和尚故居》詩:“風竹自吟遙入罄,雨花隨淚共霑巾。” 元 迺賢 《賣鹽婦》詩:“雨花灑鹽鹽作鹵,背負空筐淚如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飛沫倒捲,屑玉騰珠,遙灑人衣面,白日間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乾象·雪》:“ 楊維楨 《雪》詩:龍噴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說法,諸天降眾花,滿空而下。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鰲 註:“《續高僧傳》: 法雲 講《法華經》,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又 勝光寺 道宗 講《大論》,天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 宋 林逋 《送昱師赴請姑蘇》詩:“當知舉如意,寶地雨花頻。” 明 高啟 《次韻靈隱復見心長老見寄兼簡泐禪師》:“書到喜聞雙徑老,雨華新散滿瑤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四七:“道場馣馤雨花天, 長水 宗風在目前。”參閱《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稱。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六:“抖擻征衫趂馬蹄,臨行漬酒 雨花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