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四逐客四首·其四·李參政光(恩宥還)

作者:王佐(汝學) 朝代:明代

原文

五十三家禍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遙。

皇天后土猶堪倚,明月清風不費邀。

但看瓊島一身在,莫怨圖書萬卷燒。

千古牧羊亭下土,好還天道不曾饒。

詩詞問答

問:《海外四逐客四首·其四·李參政光(恩宥還)》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2. 恩宥還

參考注釋

十三家

(1)指 晉 代《論語》註疏家十三人,即 衛瓘 、 繆播 、 欒肇 、 郭象 、 蔡謨 、 袁宏 、 江湻 、 蔡系 、 李充 、 孫綽 、 周瓌 、 范寧 、 王珉 。 南朝 梁 皇侃 《論語義疏敘》:“今日所講,即是《魯論》,為 張侯 所學, 何晏 所集者也。 晉 太保 河東 衛瓘 字 伯玉 、 晉 中書令 蘭陵 繆播 字 宣則 ……右十三家為 江熙 字 太和 所集。 侃 今之講,先通 何 集,若 江 集中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 南唐 至 南宋 十三個制墨家,即 李廷珪 (包括 李 之子 承宴 )、 沉珪 (包括 沉 之子 宴 )、 關珪 、 張遇 、 常遇 、 潘遇 、 張谷 、 潘谷 、 葉谷 、 胡景純 、 陳贍 、 梅贍 、 耿德真 。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十三家墨》:“予為兒時,於 彭門 寇鈞國 家,見其先世所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家墨,斷珪殘璧,璨然滿目”。(3)指 明 末 高闖王 等十三支農民起義軍。 崇禎 八年(公元1635年)農民軍各部首領在 滎陽 集會。其中勢力強大的有十三家。即 高迎祥 、 張獻忠 、 馬守應 、 羅汝才 、 賀一龍 、 賀錦 、 許可變 、 李萬慶 、 馬進忠 、 惠登相 、 橫天王 、 九條龍 、 順天王 。見《明史·李自成傳》。(4)指《周禮》等十三種注本。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齊、周、隋書四·十三家》:“《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 孔 、 鄭 、 王 、 何 、 服 、 杜 等注凡十三家……所舉凡六家,而雲十三家者,偽 孔安國 《尚書》傳、 鄭康成 《周禮》、《禮記》注、《毛詩》箋、《尚書》、《論語》注、 王肅 《周禮》、《禮記》、《毛詩》、《尚書》注、 何休 《公羊》學、 服虔 《左傳》解詁、 杜預 《左傳》集解也。”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人海

(1) 人的海洋,形容人多

人海茫茫

(2) 比喻社會

自從踏入茫茫人海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皇天后土

古人對天地的尊稱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左傳·僖公十五年》

明月清風

猶清風明月。比喻超塵脫俗的悠閒生活。 明 沉采 《千金記·遇仙》:“戀功名水上鷗,俏芒鞋塵內走,怎如明月清風隨地有,到頭來消受。”

瓊島

海南島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圖書

(1) 泛指書籍

圖書目錄

(2) 圖籍。指疆域版圖與戶籍等簿冊

(3) 指圖章或圖章的印記

刻兩方圖書。——《儒林外史》

(4) 指河圖洛書

(5) 圖冊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牧羊

看羊,放羊

牧羊曲

下土

(1).大地。《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 明 何景明 《九詠》:“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澤之照臨。”

(2).四方;天下。《書·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 孔 傳:“言 舜 理四方,諸侯各設其官居其方。”《國語·吳語》:“余心豈忘憂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韋昭 註:“不但憂四方,乃憂王室也。”《後漢書·仲長統傳》:“故下土無壅滯之土,國朝無專貴之人。”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善訓嘉謨,可為世則者,傳聞下土,雖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眾慮,非可闚測,可謂有君人之德大。” 魯迅 《無題》詩:“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3).指人間。《詩·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於下土。”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五:“ 豫章 人 劉廣 ,年少未婚,至田舍,見一女子,云:‘我是 何參軍 女,年十四而夭,為 西王母 所養,使與下土人交。’ 廣 與之 * 。” 前蜀 貫休 《陽春曲》:“何不卻辭上帝下下土,忍見蒼生苦苦苦!” 清 魏源 《雜詩》之四:“維帝高冥冥,安聞下土怨。”

(4).偏遠的地方。《漢書·劉輔傳》:“臣等愚,以為 輔 幸得託公族之親,在諫臣之列,新從下土來,未知朝廷體,獨觸忌諱,不足深過。” 漢 王符 《潛夫論·三式》:“細民冤結,無所控告,下土邊遠,能詣闕者,萬無數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魏書·朱長生傳》:“ 高車 主 阿伏至羅 責 長生 等拜, 長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諸侯!’”

(5).低洼之地。《書·禹貢》:“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孔 傳:“高者壤,下者壚。”一說,下等土地。 孫星衍 注引 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墳壚也。”

猶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鄉》:“老的下土的時候,使了財主五吊錢,幾年沒還上,咱祖上留下來的這幾間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給財主了。”

好還

謂極易得到報應。《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宋 梅堯臣 《送李太伯歸建昌》詩:“ 桓魋 及 臧倉 ,嘗毀聖與賢。後人何蹈之,其事實好還。”《明史·劉台等傳贊》:“虧盈好還,禍釀身後。”

天道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不曾

(1)

 

沒有,從來就沒有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2)

 

亦作“未曾”

詩詞推薦

海外四逐客四首·其四·李參政光(恩宥還)原文_海外四逐客四首·其四·李參政光(恩宥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