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斬魯齋郎(3)
進了門,卻看見張孔目哭得淚人兒一個,急忙問:“姐夫,家裡出了什麼事啦?看你一家哭的。”張孔目搖了搖頭:“兄弟!你姐,她,也讓魯齋郎搶去了。” 李四氣得直發顫,衝著要去跟魯齋郎拚命。張孔目一把沒拉住,正往外追,李四卻和衙門裡的趙令史撞了個滿懷。趙令史來找張孔目辦事,張孔目讓李四在家呆著,自己出門去了。
李四坐在堂上直嘆氣,忽然聽見有人叫他。抬頭一看,那不是自己失散了多日的妻子嗎?急忙問她:“你怎么在這裡?” “那魯齋郎把我給了張孔目,”李四老婆含著淚說,原來魯齋郎早就嫌李四的妻子整天扳著臉,聽說張孔目要照顧孩子,便乘機把她當乾妹子趕了出來。
一會兒,張孔目回來了,到處尋一雙兒女不著。兩個孩子趁李四夫妻說話,出門找娘去了。李四後悔極了,想不到姐夫也跟自己一樣走上妻離子散的路。三個人在鄭州找了幾日,不見孩子的蹤影。張孔目弄得心灰意懶,把家業扔給李四夫婦照管,自己上華山當了道士。
其實,李四和張孔目兩對兒女並沒遭難,他們都被包公收留在家裡。包
公奉命在汴梁四周巡察,聽到不少魯齋郎橫行不法的罪惡。先是在許州城外遇上李四一對兒女。包公聽了他們的不幸遭遇,決定留下他們作證;後來又在鄭州收留了張孔目一對兒女,心裡十分震怒。回到汴京,包公幾次跟皇上提出魯齋郎的事,可是皇上偏偏寵愛這個人,不予處置。孩子又小,當不了原告,案子便辦不成。包公便忍下這口氣,教4個孩子讀書,要把他們培養成人。
一眨眼七八年過去了,李四和張孔目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他倆去參加科舉,都中了進士,要上任當官去了。
小兄弟在一起商量,家仇不報,枉自為人,便一同來找義父包公。這么多年來,包公早就胸有成竹,跟兩個新科進士一同上了一本,說有一個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的壞蛋,名叫魚文即,請求皇上下旨將他斬了。除去這個惡人,老百姓一定會感恩戴德,頌揚皇恩浩蕩。
皇上看了奏章列舉的條條罪狀,實在是不可饒恕。這個什麼魚文即,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皇上想也構想,立刻批了“就地 * ”四個大字。
拿到聖旨,包公在“魚”字下面加個“日”字,變成“魯”;在“文”字下面加“而”,變成“齋”;在“即”字上加一點,“魚文即”馬上變成了“魯齋郎”。包公帶著聖旨,到魯家抓注魯齋郎,當場把他殺了。
過了幾天,皇上發覺魯齋郎好幾天沒上朝了,還以為他嫌官小,又跑出去玩了。包公這才把聖旨呈還給皇上。皇上看著自己批的聖旨,魚文即變成了魯齋郎。他明知包拯做了手腳,卻又找不出岔子。再說魯齋郎已經死了,包拯是自己重用的臣子,山就不再追究這件事。
受過魯齋郎迫害的人都覺得惡有惡報,大家都到廟宇里燒香還願。
在這些高高興興的人群中,路過鄭州的新進士發現了自己的父母,李四夫婦看到自己的兒女這么出息了,高興得合不攏嘴。又聽說姐姐姐夫的一雙兒女也在包公那兒,跟自己的兒女一同長大,更是喜出望外。
他們走出廟門的時候,李四忽然丟下妻子兒女,朝廟外追去,原來他看見剛出去的一位女道士不是別人,正是張孔目的妻子李氏。
李氏當年被魯齋郎搶去,不久也被趕了出來。聽說兒女丟了,丈夫當了道士,不願再去找李四兄弟,也出家當了五六年女道士。
張孔目那雙兒女得到了好訊息,急忙趕到了鄭州。他們跟母親一起上了華山,接回了張孔目,兩家人終於團圓了。
包公聽說了兩家人的喜事,特意設宴為他們慶賀。兩家人一齊感激包大人的養育之恩,也敬佩包大人為民除害的膽識和機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