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字契,是患難交,我公樹績已多,不忘投筆從戎始; 有拯民功,有匡國略,群賢壯猷夙贊,好副中流擊楫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是文字契,是患難交,我公樹績已多,不忘投筆從戎始;
下聯:有拯民功,有匡國略,群賢壯猷夙贊,好副中流擊楫心。

對聯備註:

(清-成果道《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文字

(1) [characters;script]∶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writing]∶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written language]∶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documents]∶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secret letter]∶密信

得此文字

患難

[adversity;calamity] 憂患災難

予在患難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患難之交

投筆從戎

[throw aside the writing brush and join the army;renounce the pen for the sword;give up civilion pursuits for a military career] 中國後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哪能老在筆硯之間生活呢!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

民功

(1).治民有勞績。《周禮·夏官·司勛》:“王功曰勛,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鄭玄 註:“輔成王業,若 周公 ;保全國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后稷 。”

(2).百姓的職事。多指務農之事。《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功,不逆天時。” 韋昭 註:“從事有業,故功不亂。”

匡國

匡正國家。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惟君天資聰叡,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弭難。” 明 無名氏 《玉環記·韋皋潯真》:“ 李晟 舉賢匡國,乃臣子之忠誠;旌善賞功,乃朝廷之大典。”

群賢

眾多的德才兼備的人。 漢 班固 《bai4虎通·諫諍》:“雖無道不失天下,仗羣賢也。”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說者以為 杜 詩最雄壯,‘其氣魄力量自足壓倒群賢,雄視千古。’”

壯猷

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 方叔 元老,克壯其猶。” 鄭玄 箋:“猶,謀也;謀,兵謀也。” 朱熹 註:“猶,謀也;言 方叔 雖老,而謀則壯也。” 南朝 陳 徐陵 《讓左僕射初表》:“氣懷沉密,文史優裕,東南貴秀,朝廷親賢,並見壯猷,皆宜左執。”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閣下方以盛年壯猷,將康濟天下,而良助猶鮮,誠可憮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何謂‘壯猷’?非常之策。 陳湯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 班超 不謀於從事,出奇冒險。不拘文法、不顧利害者是也。”

中流擊楫

亦作“ 中流擊枻 ”。指 晉 祖逖 渡 江 擊楫事。《晉書·祖逖傳》:“﹝ 逖 ﹞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 江 !’”後喻有志復興的壯烈氣概。 宋 文及翁 《賀新郎·西湖》詞:“簇樂紅妝搖畫艇,問中流擊楫,誰人是?” 宋 文天祥 《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 明 何大復 《滹沱河上》詩:“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枻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