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眼晴才是鶖子 不輸皮角喚作牯牛

佛教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別具眼晴才是鶖子
下聯:不輸皮角喚作牯牛

參考注釋

具眼

(1).謂有識別事物的眼力。 宋 陸游 《冬夜對書卷有感》詩:“萬卷雖多當具眼,一言惟恕可銘膺。”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 杜 詩中‘師曰’者,亦‘ 坡 曰’之類,但其間半偽半真,尤為淆亂惑人,此深可嘆。然具眼者,自默識之耳。”

(2).指有眼力的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閨智·漂母》:“ 楚 漢 皆豪傑,無一人知 信 者,雖 高祖 亦不知,僅一 蕭相國 ,亦以與語故奇之,而母獨識拔於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世有具眼不敢阿所好也。”

鶖子

佛教人名。指佛大弟子 舍利弗 。 宋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述志》:“我今已習 鶖子 定,猶復晨朝怖頭走。” 馮應榴 註:“《心經》註: 舍利子 ,即 舍利弗 ,此雲 鶖子 。於小乘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已得空定。” 明 屠隆 《曇花記·祖師說法》:“縱如摩醯異相,報盡還來,情見未忘,便如 鶖子 辯才,終非了義。”

喚作

叫做,稱做。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四:“將他《儒行》篇,喚作賊盜律。” 宋 楊萬里 《聽雨》詩:“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茅盾 《子夜》一:“過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總商會以西的一段,俗名喚作‘ 鐵馬路 ’,是行駛內河的小火輪的匯集處。”

牯牛

yan4割過的公牛。多泛指牛。 沉從文 《阿金》:“他預備的是用值得六隻牯牛的銀錢,換一個身體肥胖胖白蒙蒙的、年紀二十二歲的婦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