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兆一登臨,喜其襟帶岳湘,足托忠骸無遺憾; 江湖雙退省,留得墨香梅畫,不談勳業亦千秋。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宅兆一登臨,喜其襟帶岳湘,足托忠骸無遺憾;
下聯:江湖雙退省,留得墨香梅畫,不談勳業亦千秋。

對聯備註:

(清-桂芬《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宅兆

墓地。《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唐玄宗 註:“宅,墓穴也;兆,塋域也。”《漢書·王莽傳中》:“乃遣太傅 平晏 、大司空 王邑 之 雒陽 ,營相宅兆,圖起宗廟、社稷、郊兆雲。” 唐 陳子昂 《為人陳情表》:“今卜居宅兆,將入舊塋。”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葬公婆》:“何曾見葬親兒不到,又道是三匝圍喪,那些箇卜其宅兆。”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陽成侯》:“先生有荒田,公牧其處。輒見蛇兔鬭草萊中;以為異,因請於主人為宅兆,搆茅而居。”

登臨

[visit fam ous muntains,place of interest,etc.]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襟帶

(1).衣襟和腰帶。《後漢書·蔡邕傳》:“ 邕 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

(2).謂山川屏障環繞,如襟似帶。比喻險要的地理形勢。 漢 張衡 《東京賦》:“苟民志之不諒,何雲巖險與襟帶。”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輔之奧區,五嶽四瀆之襟帶。” 清 侯方域 《定鼎說》:“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舌,不以關陲為襟帶也。”

(3).比喻切於實用,不可暫離之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夫《爾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 唐 柳宗元 《送豆盧膺秀才南遊序》:“吾願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

(4).比喻貼近之處。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余少長 大梁豢養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間,近在襟帶,未嘗眼見身到。” 清 唐甄 《潛書·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衛;控制。《魏書·任城王雲傳》:“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 唐 顏真卿 《謝荊南節度使表》:“竊以 荊南 巨鎮, 江 漢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聯 吳 越 ,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藩邦》:“至如 朝鮮 襟帶海表,屏障中原,無 朝鮮 則 遼水 東西皆將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聳在山頭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築,襟帶雙江,俯瞰全市。”

(6).代稱防衛或監察之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產,以懷逆謀,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長於襟帶,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憲,檢於靜息。”

忠骸

猶忠骨。 孫種因 《重九戰記》:“戰死忠骸,均營葬於 五華山 頂 萬壽亭 。” 羅廣斌 等《在烈火中永生》:“直到不久以前-- 重慶 解放近八年的時候,人們才在松林深處的荒山坡上找到他們的忠骸。”

遺憾

[regret;sorrow over;be sorry;deplore] 遺恨;由無法控制的或無力補救的情況所引起的後悔

對過去行為的深切遺憾

退省

[self-examination] 事後自我反省;退而自省

勳業

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別張兵曹》詩:“勳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勳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勳業爭傳 大江 南。”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