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著奇勳,折衝樽俎,力返西陲,報國略同班定遠; 樞廷承密勿,協輯華夷,策安南詔,惟公志繼范希文。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薄海著奇勳,折衝樽俎,力返西陲,報國略同班定遠;
下聯:樞廷承密勿,協輯華夷,策安南詔,惟公志繼范希文。

對聯備註:

(清-凌蔭廷《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薄海

(1).到達海邊。語本《書·益稷》:“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孔穎達 疏:“外迫四海,言從京師至於四海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 常山 以南, 大行 左轉,度 河 濟 , 阿 甄 以東薄海,為 齊 趙 國。”

(2).泛指海內外廣大地區。 宋 陳亮 《祭丘宗卿母碩人臧氏文》:“閨閫之懿不出於鄉閭,而足以起薄海之敬。” 清 顧炎武 《恭謁高皇帝御容於靈谷寺》詩:“萬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狡魔不敢拒,出獄在 巴 東。歡聲騰薄海,君立萬山峰。”

奇勳

見“ 奇勳 ”。

亦作“ 奇勛 ”。謂卓越的功勳。 唐 李白 《送張秀才從軍》詩:“當令千古後,麟閣著奇勳。” 宋 陸游 《離堆伏龍祠觀孫太古畫英惠王像》詩:“奇勳偉績曠世無,仁人志士臨風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使善治敗於垂成,奇勛翻為禍首,詎不惜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六:“他們是想建立一次奇勳……來它一個火燒 長沙市 。”

折衝樽俎

謂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談判中制敵取勝。語本《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 晉 張協 《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衝樽俎間,制勝在兩楹。” 隋 王通 《中說·王道》:“ 通 聞邇者悅,遠者來,折衝樽俎可矣,何必臨邊。”《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元年》:“ 慶曆 初, 劉六符 來,執政不能折衝樽俎,只煩一介之使,坐致二十萬物。匱膏血以奉外敵。”亦作“ 折衝尊俎 ”。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折衝尊俎談兵畧,還記五湖船,煙波約。”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幸而 茅先生 還能夠和他們折衝尊俎,所以至今還沒有鬧開。”

西陲

見“ 西垂 ”。

報國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同班

[classmate] 指同班同學

定遠

東漢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遠侯 。後人稱為 班定遠 。 定遠 為其省稱。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三:“不言 班定遠 ,應為萬里侯。” 唐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詩:“寧獨錫和戎,更當封 定遠 。” 宋 司馬光 《塞上》詩之一:“未得 西羌 滅,終為 大漢 羞。慙非 班定遠 ,棄筆取封侯。” 清 李漁 《風箏誤·蠻徵》:“請纓繫虜,昔年曾有 終軍 ;投筆封侯,今日詎無 定遠 !”詳“ 定遠侯 ”。

樞廷

見“ 樞庭 ”。

密勿

(1).勤勉努力。《詩·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謂“ 魯 ‘黽勉’作‘密勿’。”《漢書·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勉彊以從王事……故其詩曰:‘密勿從事,不敢告勞。’” 顏師古 註:“密勿,猶黽勉從事也。” 南朝 梁 沉約 《劉領軍封侯詔》:“內參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勞,誠力備盡。” 宋 曾鞏 《祭歐陽少師文》:“櫝斂兵革,天清地謐,日進昌言,從容密勿,開建國本,情忠力悉。” 清 顧炎武 《乾陵》詩:“彌縫由密勿,迴斡賴元功。”

(2).機要;機密。《三國志·魏志·杜恕傳》:“與聞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懇懇憂此者乎?” 唐 李德裕 《謝賜讓官批答狀》:“承訏俞之命,或慮闕遺;奉密勿之機,實憂不逮。” 明 黃瑜 《文淵閣銘》:“ 永樂 初,命侍讀 解縉 等七人,入掌密勿。”《詩刊》1977年第3期:“忘身參密勿,忠黨樹儀刑。”

(3).指機要之職。 宋 王禹偁 《懷賢詩·王樞密》:“文學中甲科,風雲參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強御。”

華夷

(1).指 漢 族與少數民族。後亦指 中國 和外國。《晉書·元帝紀》:“天地之際既美,華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嚴公廳宴詠蜀道畫圖》:“華夷山不斷, 吳 蜀 水相通。”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卿勛在廟社,名聞華夷。”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又譯字之人,必 華 夷兩通而後能之。”

(2). 宋 元 時指國家的疆域。 元 關漢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國,亡 宋 家舊華夷。” 王季思 註:“ 宋 元 時稱國家的疆域為華夷,因為它包括了少數民族地區。”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則俺那仁慈的明聖主,掌一統錦華夷,可則是平安了十萬里。” 明 《殺狗記·看書苦諫》:“再整舊華夷,重覩江山麗。”

南詔

古國名。建於盛 唐 時,是以 烏蠻 為主體,包括 白蠻 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 唐 冊封,歷十三王, 唐 末為貴族 鄭買嗣 所滅。盛時轄有今 雲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貴州 西部等地。《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蒙舍詔 在諸部南,故稱 南詔 。” 唐 白居易 《紅藤杖》詩:“ 南詔 紅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趙翼 《龍尾關》詩:“緬維 天寶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 南詔 是以 烏蠻 蒙 姓為國王, 白蠻 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