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德服先疇,聽傳來一曲昇平,擊壤依然忘帝力; 敦仁安此土,待寫出四民樂利,陳風宛欲譜豳詩。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象德服先疇,聽傳來一曲昇平,擊壤依然忘帝力;
下聯:敦仁安此土,待寫出四民樂利,陳風宛欲譜豳詩。

對聯備註:

(清-廖厚初《每年做人戲,今年做木戲,自擬》)

參考注釋

象德

(1).謂象徵德行。《周禮·考工記·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元史·禮樂志二》:“蓋聞 軒 昊 以來,俱有《鹹》《雲》之號,《莖》、《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

(2).謂以君主的德行為榜樣。《禮記·樂記》:“然則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 鄭玄 註:“象德,民之行順君之德也。”《舊唐書·昭宗紀》:“是以雷解而 羲 文象德,網開而 湯 化歸仁,用彼懷柔,式存彝范。”

(3).佛教語。指佛祖之德。 唐 道恭 《出賜玄奘衲袈裟應制》詩:“福田資象德,聖種理幽薰。”

先疇

先人所遺的田地。《文選·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呂延濟 註:“先疇,先人畎畝。”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序:“朝榮舊德之序,野賴先疇之業。” 清 顧炎武 《桃花溪歌贈陳處士梅》:“嘉蔬名木本先疇,海志山經成外史。”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昇平

[peaceful]太平

昇平之世

歌舞昇平

擊壤

(1).古代的一種遊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於塗,何以異哉!”參閱《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

(2).《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帝堯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後因以“擊壤”為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即是 羲唐 化,獲我擊壤情。”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詩:“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 清 方貞觀 《出宗陽》詩:“生逢擊壤世,不得守耕桑。”參見“ 擊壤歌 ”。

依然

[still;as before]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忘帝力

相傳 帝堯 時,一老者邊擊壤,邊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後用為歌頌太平的典故。 唐 高適 《酬龐十兵曹》詩:“雨澤感天時,耕耘忘帝力。”參閱《古詩源·擊壤歌》。

敦仁

仁厚。語本《易·繫辭上》:“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韓康伯 註:“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諸葛 敦仁,則天活物。”

四民

舊稱士、農、工、商為四民。《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蔡沉 集傳:“冬官,卿,主國邦土,以居士、農、工、商四民。”《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宋 葉適 《留耕堂記》:“四民百藝,朝營暮逐,各競其力,各私其求。”

樂利

(1).快樂與利益。猶幸福。《禮記·大學》“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漢 鄭玄 註:“聖人既有親賢之德,其政又有樂利於民。”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樂利之境,陳於吾前,苟有為者,當能立致。”

(2).謂使之得到快樂與利益。 胡適 《讀<呂氏春秋>》:“極少數人也許能有這種犧牲自己而樂利天下的精神。”

豳詩

指《詩·豳風·七月》。《周禮·春官·籥章》:“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 鄭玄 註:“《豳詩》,《豳風·七月》也。吹之者,以籥為之聲,《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氣,歌其類也,此‘風’也而言‘詩’,‘詩’總名也。” 宋 姜夔 《齊天樂》詞:“《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嚴復 《救亡決論》:“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則《豳詩》之所歌,《禹貢》之所載,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