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在北,祁連在南,四郡襟喉歸攬結; 旅宿非舟,陸居非屋,三山樓閣浸虛無。

名人名家名勝甘肅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胭脂在北,祁連在南,四郡襟喉歸攬結;
下聯:旅宿非舟,陸居非屋,三山樓閣浸虛無。

對聯備註:

(清-廖樹蘅《肖虹亭聯》;甘肅:張掖提署肖虹亭)

參考注釋

胭脂

[rouge;cochineal] 由胭脂蟲雌蟲的乾燥身體組成的一種紅色染料;一種化妝用的紅色顏料,也用來畫國畫

胭脂膏子

襟喉

衣領和咽侯。比喻要害之地。 南朝 梁 劉孝綽 《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詩:“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那 揚州 , 隋 時謂之 江都 ,是 江 淮 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苜蓿烽》:“ 胡蘆河 上狹下廣,洄波甚急,不可渡,上置 玉門關 ,即西域之襟喉也。”

攬結

(1).採摘繫結。《晉書·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女兒可攬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弱可攬結,勻能布護。”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詩:“ 九江 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明 文徵明 《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壯遊還待發文章。”

(3).猶結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檔案》:“逆紳實欲攬結軍人,暗用反間。”

旅宿

(1).旅途夜宿。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見寄》詩:“江城聞鼓角,旅宿復何如。” 唐 李商隱 《寒食行次冷泉驛》詩:“歸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宋 黃孝邁 《湘春夜月》詞:“念 楚 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書樵晉游詩》:“腳踏車六月渡 滹沱 ,旅宿愁聞子夜歌。”

(2).旅舍。 唐 張籍 《宿臨江驛》詩:“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

陸居

居處陸上。《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 晉 王嘉 《拾遺記·虞舜》:“至億萬之年,山一輪,海一竭,魚、蛟陸居。”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虛無

(1) [nothingness,nihility]∶荒誕無稽

(2) [sky]∶天空

高標連汗漫,向望接虛無。——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