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為視草詞臣,旋歷綰郡符,治行並吳公終古; 不去訪種桃道士,只勤求民瘼,使君過司馬當年。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本來為視草詞臣,旋歷綰郡符,治行並吳公終古;
下聯:不去訪種桃道士,只勤求民瘼,使君過司馬當年。

對聯備註:

(清-朱晴笙《挽劉燡聯》)

參考注釋

本來

(1) [from the beginning]∶從一開始

(2) [originally]∶向來,原來

(3) [at first]∶原先;先前

(4) [of course]∶理所當然

視草

(1).古代詞臣奉旨修正詔諭一類公文,稱“視草”。《漢書·淮南王劉安傳》:“每為報書及賜,常召 司馬相如 等視草乃遣。”《舊唐書·職官志二》:“ 玄宗 即位, 張説 、 陸堅 、 張九齡 、 徐安貞 、 張洎 等召入禁中,謂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極,一日萬機,四方進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從中出,宸翰所揮,亦資其檢討,謂之視草。”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2).泛指代皇帝起草詔書。《明史·文苑傳四·陳仁錫》:“ 魏忠賢 冒邊功、矯旨錫上公爵,給世券。 仁錫 當視草,持不可。其黨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視草者,何必我!’ 忠賢 聞之怒。”參閱 明 張萱 《疑耀》卷七、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卷二一。

詞臣

舊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唐 劉禹錫 《江令宅》詩:“ 南朝 詞臣 北朝 客,歸來唯見 秦淮 碧。” 明 徐光啟 《疏辯》:“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從來無此官銜;以詞臣而出典兵,從來無此職掌。”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所謂國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詞臣,我們在 南朝 的幾個末代時,可以找出這實例。”

郡符

郡太守的符璽。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韓愈 《祭馬僕射文》:“於 泉 於 虔 ,始執郡符,遂殿 交州 ,抗節 番禺 。”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塗。 博望 移門籍, 潯陽 佐郡符。”自註:“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 江州 司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張公詠》:“惟 忠定公 萬夫之傑,屢剖郡符,有聲烈烈。”

治行

(1).為政的成績。亦指為政有成績。《管子·八觀》:“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桀材臣不務竭能,便辟左右不論功能。”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程公 於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餘功又及於此。”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良吏平反冤獄》:“ 胡文忠公 撫 鄂 時,嘗明保 東湖 縣令 張建基 之治行。”

(2).施政的措施。《漢書·薛宣傳》:“吏民言令治行煩苛,適罰作使千人以上;賊取錢財數十萬,給為非法;賣買聽任富吏,賈數不可知。”

(3).整理行裝。《史記·曹相國世家》:“ 蕭何 卒。 參 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漢書·鄭當時傳》:“使視決 河 ,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 鄭莊 行,千里不齎糧,治行者何也?’” 宋 秦醇 《譚意哥傳》:“後二年, 張 調官,復來見。 意 乃治行,餞之郊外。”

吳公

(1). 漢 上蔡 人。 文帝 時,為 河南 守,曾薦 賈誼 為博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乃徵為廷尉。” 司馬貞 索隱:“ 吳 ,姓也。史失名,故稱公。”後因以指政績突出者。 唐 劉禹錫 《郡齋書懷寄河南白尹兼簡分司崔賓客》詩:“ 綺季 衣冠稱鬢面, 吳公 政事副詞華。” 宋 陳師道 《謝傅監》詩:“ 吳公 漢 庭右, 賈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廣雅·釋蟲》:“蝍蛆,吳公也。” 王念孫 疏證:“吳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 沉懷遠 《南越志》:“ 綏定縣 多吳公,其大者能以氣吸蜥蜴。”《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 晉 劉欣期 《交州記》:“大吳公出 徐聞縣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終古

(1).久遠。《楚辭·離騷》:“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朱熹 集註:“終古者,古之所終,謂來日之無窮也。”《漢書·溝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賢令兮為 史公 ,決 漳水 兮灌 鄴 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清 顧炎武 《精衛》詩:“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魯迅 《集外集·<哀范君>詩之三》:“此別成終古,從茲絶緒言。”

(2).往昔,自古以來。《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終古雖遠,曠焉如面。” 唐 李白 《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詩:“惟君固 房陵 ,誠節貫終古。”

(3).經常。《周禮·考工記·輪人》:“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鄭玄 註:“ 齊 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莊子·大宗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

(4).複姓。相傳為 夏桀 內史 終古 之後。見《通志·氏族四》。

道士

(1) [Taoist priest]∶指崇奉道教而又從事教務的人

那道士又執令牌,燒了符檄。——《西遊記》

(2) [monk]∶修佛道之士的略稱。魏晉時指和尚

佛教初傳此方,呼僧為道士。——《盂蘭盆經疏下》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使君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司馬

(1)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surname]∶姓

當年

[the same year]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