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術治術同源,漢末儒林半循吏; 西陲東陲俱化,遼中管子亦文翁。

輓聯名人名家13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經術治術同源,漢末儒林半循吏;
下聯:西陲東陲俱化,遼中管子亦文翁。

對聯備註:

(清末近現代初-楊圻《代挽王樹楠》)

參考注釋

經術

猶經學。《史記·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 唐 張祜 《投常州從兄中丞》詩:“史材誰是伍,經術世無雙。”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罷黜詩賦崇經術,儒生講習 丘 與 軻 。” 章炳麟 《黃先生傳》:“余少時從本師 德清 俞君 游,亦數謁先生。先師任自然,而先生嚴,重經術,亦各從其性也。”

治術

(1).指馭臣治民之權術。亦泛指治理國家的方法、策略。 漢 王充 《論衡·書解》:“ 韓非 著治術,身下 秦 獄。身且不全,安能輔國?”《隋書·高祖紀上》:“朕君臨區宇,深思治術,欲使生人從化,以德代刑。”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楊公 又與 趙學士 秉文 ,共集自古治術,分門類,號《君臣政要》,為一編進之。”

(2).指醫術。 清 顧炎武 《錢生肅潤之父出示所輯方書》詩:“ 和 扁 日以遙,治術多瞀亂。”

同源

(1) [same source]

(2) 指水流同一源頭

(3) 指事物的來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論》

儒林

[academic circles] 儒家學者之群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西陲

見“ 西垂 ”。

管子

[tube;pipe;duct] 見“管”

文翁

漢 廬江 舒 人。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學官,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者為郡縣吏,每出巡視,“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 蜀 郡自是文風大振,教化大興。見《漢書·文翁傳》。後世用為稱頌循吏的典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但見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廣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鄭宣徽見寄》:“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 文翁 。” 清 姜埰 《雜詠》:“思 吳 失 張翰 ,化 蜀 愧 文翁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