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聞君留得荊釵,卅載瘁身心,遺範定傳家內外;
下聯:顧我慟深萱蔭,兩行余血淚,招魂分灑粵東西。
對聯備註:
(清-方浚師《挽倪文蔚妻方夫人聯》)
參考注釋
荊釵
(1).荊枝製作的髻釵。古代貧家婦女常用之。 唐 李山甫 《貧女》詩:“平生不識繡衣裳,閒把荊釵亦自傷。” 明 潘紱 《老女吟》:“無端忽聽鄰家語,笑整荊釵獨閉門。”參見“ 荊釵布裙 ”。
(2).借指貧家婦女。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分歲詞》:“荊釵勸酒仍祝願:‘但願尊前且強健!’” 元 房皞 《貧家女》詩:“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荊釵有令名。” 清 陳維崧 《減字木蘭花·歲暮燈下》詞:“零落而今,累汝荊釵伴藁砧。”
(3).指《荊釵記》。 元 柯丹丘 作。現今流傳者多為 明 人改本。寫 宋 王十朋 與妻 錢玉蓮 雙雙拒絕權貴威逼,夫妻忠貞相愛的故事。 清 李漁 《比目魚·發端》:“ 劉旦 生來饒艷質, 譚生 一見鍾情極,默訂鸞凰人不識。遭母逼……演《荊釵》,雙雙沉溺。”按,此謂重演《荊釵記》故事,形容雙方愛情真摯。
身心
(1) [body and mind]∶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mind]∶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integrity;moral character]∶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遺範
[good example set up by our predecessors] 前人樹立並留傳下來的規範
遺範尚存
傳家
(1).傳家事於子孫。《後漢書·鄭玄傳》:“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李賢 註:“傳家謂家事任子孫也。《曲禮》曰:‘七十老而傳。’”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詩:“傳家有衣鉢,斷獄盡《春秋》。” 清 吳偉業 《贈張以韜來鶴》詩:“草聖傳家久著聞,斗看孤鶴下層雲。” 老舍 《茶館》第一幕:“東西真地道,傳家的玩藝。”
內外
[around;about]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著於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郭象 註:“任天下之是非。”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雎詁訓傳》 唐 陸德明 題註:“故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
血淚
(1) [tears of blood]∶帶血的眼淚。一般指極度悲痛而流的淚
我行其道,鞠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撫膺涕泣,血淚彷徨。——晉· 陸機《贈弟士龍詩》
(2) [blood and tears]∶血與淚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明· 方孝儒《絕命詞》
將書封斷指,血淚染羅裙。——清· 吳偉業《閬州行》
血淚家史
招魂
[call back the spirit of the dead]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靈魂,比喻給死亡的事物復活造聲勢
東西
(1) [thing]∶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秦風豪放飄撒上郡鐵笳伴
鑲嵌,戲院,11字對聯對聯:一個臣斷斷無他,年來悲憫劬皇,感物聲情動朝野;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大花臉耀武揚威如果是真那還了得
戲院,15字對聯對聯:尋因有自尋果有由若要了悟且探三寶地
佛教對聯:金石畫圖前人所尚 陸離斑剝古氣盎然
博物館,8字對聯對聯:花開堪折直須折; 相見時難別亦難。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春臨花帶露 福到院生輝
春聯,5字春聯對聯: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 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
名勝,揚州,乾隆,9字對聯對聯:西定噶喇依,恭者我仆,背者我俘,蠻目更番入春宴;
名人名家對聯:伉儷比秦徐,一年間聚少離多,落月啼鵑,到此分開同命侶;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談經雲海花飛雨 說法天都石點頭
名勝,陝西,7字對聯對聯:倘今之世而生其人,豈不大快;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稻秀谷香抒稔歲 秋高氣爽娶新人
婚聯,月令婚聯,7字婚聯對聯:共事幾何年,運籌未蕆全功,身到泉台難瞑目;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輯寧我邦家以時講武 懋戒爾眾士於茲課功
名勝,香山,乾隆,9字對聯
詩詞推薦
- 鵝溪為卷湖山去,擬與詩人到處論陳造《游普向十首》
- 莫被虛名苦拘束,野梅官柳暗江頭崔敦禮《次陸倅韻三首》
- 期君當此時,與我恣追尋
- 驕虜何能渡史浩《清平樂(游石頭城)》
- 窪樽為壺觴,虛籟為管弦李處權《退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