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闡微言省識南山新佛祖 一心皈淨土誰知復社舊詞宗

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三乘闡微言省識南山新佛祖
下聯:一心皈淨土誰知復社舊詞宗

對聯備註:

(陳立夫挽李叔同)

參考注釋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微言

(1) [sublime words]∶含蓄而精微的言辭

微言議賑捐

(2) [secret words]∶密謀;密言

省識

猶認識。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學士》詩:“汗漫不省識,怳如乘桴浮。”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弟子出遺像,乃一老僧。使今見其人,亦不復省識矣。”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再贈梁汾》詞:“多少殷勤紅葉句,御溝深不似天河淺。空省識,畫圖展。” 郁達夫 《毀家詩紀》七:“省識 三郎 腸斷意, 馬嵬 風雨葬花魁。”

南山

[Zhongnanshan]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佛祖

(1).佛教稱修行成道者為佛,開創宗派者為祖師,故稱成佛作祖者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統紀》五十四卷,詳載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蘇軾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前年開閣放柳枝,今年洗心歸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蘇黃秦書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書禪句幾三十餘首,有雲……‘自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元 宋旡 《答無住和太初韻見寄》:“眼高無佛祖,詩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

(3).猶言老天爺。表示驚嘆之詞。《紅樓夢》第四一回:“ 劉姥姥 聽了,搖頭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心

(1) [wholeheartedly;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of one mind;be at one]∶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淨土

[Pure Land] 佛教指沒有塵世庸俗氣的清淨世界

復社

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張改良政治的文學結社之一

明天啟時江南張溥﹑陳貞慧等初結應社,崇禎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會於蘇州虎丘,取興復絕學之義,成立復社,繼東林黨之後,以講學批評時政。南明弘光時,屢受馬士英﹑阮大鋮的迫害。清軍南下,復社主要人物吳應箕﹑陳子龍等參加抗清,殉難。順治九年,復社被清政府取締解散。

詞宗

(1).詞章為眾所宗仰的人;詞壇泰斗。《藝文類聚》卷五二引 南朝 梁 裴子野 《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至於網羅圖籍,脂粉藝文,學侶揖其精微,詞宗稱其妙絶。” 宋 劉攽 《與王承旨啟》:“海內服其詞宗,主上許其國器。”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頓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詞宗,自屬 美成 。”

(2).猶詞旨。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余周流 吳 蜀 ,爰逮 趙 魏 ,末及 周 秦 ,預有講筵,率皆登踐。已布之言令,雖藴胷襟;未吐之詞宗,解籤無地。”

(3).指詩詞的流派、品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果恭王之儉》:“善詩詞,幼受業於 沉確士 尚書,故詞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