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廿年南國福星,教澤在士,遺愛在民,嗟我蒼生,讀到碑文應墜淚; 數一代中興良佐,循吏有傳,功臣有表,報君青史,愧無手筆為書勛。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是廿年南國福星,教澤在士,遺愛在民,嗟我蒼生,讀到碑文應墜淚;
下聯:數一代中興良佐,循吏有傳,功臣有表,報君青史,愧無手筆為書勛。

對聯備註:

(清-楊仲愈《挽徐宗乾聯》)

參考注釋

南國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South] 祖國的南部

福星

(1).指木星。古稱木星為歲星,所在主福,故稱。 唐 李商隱 《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東有青龍西bai8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2).比喻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希望的人。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臣職·轉運使》:“ 宋 鮮于侁 字 子駿 ……( 哲宗 )以 侁 為 東京 轉運使,比行, 司馬光 曰:‘福星往矣,安得如 侁 百輩布列天下乎!’又語人曰:‘今復以 子駿 為轉運誠恐非宜,然欲救東土之敝非 子駿 不可。此一路福星也。’”《水滸傳》第二四回:“若得娘子肯與老身做時,娘子是一點福星,何用選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姑娘是一點福星,若在小庵,佛面上也增多少光輝,實是萬分之幸。”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卷二:“ 駱公 治吾 楚 十年,而吏民安堵,羣寇遠遁,此吾 楚 福星也。”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碑文

[inscription on a tablet] 刻在石碑上的文詞

一代

(1) [a dynasty]∶一個朝代

一代宗臣

(2) [on era]∶一個時代,當代

一代英豪

(3) [all one's life]∶指人的一生;一輩

一代一代地辛勤勞動

(4) [generation]

(5) 某一類人的一輩

鼓舞了整個一代的理論家

(6) 生物的一個世系

現在這一代昆蟲似乎對這一噴劑有了抗藥性

中興

[resurgence of a country]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良佐

賢能的輔佐。《後漢書·劉陶傳》:“斯實中興之良佐,國家之柱臣也。” 唐 沉佺期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大君制六合,良佐參萬機。” 鄭觀應 《盛世危言·遊歷》:“夫今日之少年,皆他年老成謀國之良佐也。”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功臣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舊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現指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後人稱史籍為青史

青史留名

垂青

手筆

(1) [sb.'s own handwriting or painting]∶親筆寫或畫的東西

樓上下大小三間屋,共六十二幅畫,是丁陶萊陀的手筆。——《威尼斯》

(2) [literary skill]∶文字或書畫的造詣

大家手筆

(3) [ostantation and extravagance]∶指辦事、用錢的氣派;排場

這是二舍妹,他自小手筆就闊,氣派也不同。——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為書

即偽書。為,通“ 偽 ”。《漢書·郊祀志上》:“﹝ 少翁 ﹞乃為帛書以飯牛,陽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