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須比魯宗道; 高士爭如張志和。

名人名家集字爭坐位帖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正言須比魯宗道;
下聯:高士爭如張志和。

對聯備註:

(清-何紹基《集字聯》)

對聯正言須比魯宗道; 高士爭如張志和。書法欣賞

正言須比魯宗道; 高士爭如張志和。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正言須比魯宗道; 高士爭如張志和。】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正言

(1).正面的話;合於正道的話。《老子》:“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之主,正言若反。” 河上公 註:“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為反言。” 漢 桓寬 《鹽鐵論·能言》:“藥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藥也。”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見正色,耳聞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曠然。”《紅樓夢》第九八回:“ 寶玉 雖不能時常坐起,亦常見 寶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來舊病。 寶釵 每以正言解勸。”

(2).直言;說實話。《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記·商君列傳》:“ 武王 諤諤以昌, 殷紂 墨墨以亡。君若不非 武王 乎,則僕請終日正言而無誅,可乎?” 宋 梅堯臣 《讀司馬季主傳贈何山人》詩:“噤口不正言,唯能辨冬春。”

(3).指話語嚴正。 巴金 《春》五:“‘三妹,人家在說正經話!你總愛開玩笑!’ 覺民 聽不入耳,就正言對 淑華 說。”

(4).確定地說;確切地說。《易·繫辭下》:“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孔穎達 疏:“辨物正言者,謂辨天下之物各以類正定言之。” 漢 王充 《論衡·講瑞》:“ 武帝 雲‘得白麟’,色白不類獐,故不言‘有獐’,正言白麟,色不同也。”

(5).指正確地說話。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呱呱遺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禮儀孔閒。”

(6).端正言論。《漢書·藝文志》:“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

(7).官名。 唐 有左右拾遺, 宋 初改為左右正言,掌規諫,分隸門下、中書二省。《續資治通鑑·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補闕、拾遺多循默不修職業,二月乙未,改左、右補闕為左、右司諫,左、右拾遺為左、右正言。”

宗道

宗法的原則。《禮記·大傳》:“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適者,公子之宗道也。”《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有若 問於 孔子 曰:‘國君之於百姓,如之何?’ 孔子 曰:‘皆有宗道焉。’”

高士

[excellent person]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 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爭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韋莊 《夏口行》詩:“雙雙得伴爭如雁?一一歸巢卻羨鵶。”《秦併六國平話》卷上:“龍虎未能爭社稷,爭如兩個上將軍?”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二折:“爭如我蓋間茅屋臨幽澗,披片ma1衣坐法壇?”

(2).猶怎奈。 唐 駱浚 《題度支雜事典庭中柏樹》詩:“爭如燕雀偏巢此,卻是鴛鴦不得棲。” 宋 晏幾道 《臨江仙》詞:“爭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猶不如。 宋 辛棄疾 《婆羅門引》詞:“爭如不見;才相見、便有別離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爭如今夜懸樑自盡,也勝他時憔悴死。”《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 曹瞞 。” 清 丁澎 《見燕》詩:“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見爭如説故鄉。”

張志

(1).同“ 張致 ”。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二出:“你莫道,沒這樣兒。苦欺它道沒張志!” 錢南揚 校註:“張志,猶雲樣子。”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八出:“休得聽閒説是非,勸娘行也休得嘔氣。這般閒爭甚巴臂,傍人聽是何張志。” 明 《殺狗記·蔣園結義》:“對面間枉屈人,甚張志。”

(2).方言。謂注意衣著儀表。 明 沉榜 《宛署雜記·民風二》:“脩邊幅曰張志。”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