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別有狡獪神通硬打破黑沉沉十八地獄 只不過精純孝行立修成明晃晃丈六金身

佛教

對聯全文

上聯:豈別有狡獪神通硬打破黑沉沉十八地獄
下聯:只不過精純孝行立修成明晃晃丈六金身

對聯備註:

(雲南劍川地藏寺清·趙藩)

參考注釋

狡獪

(1).兒戲;遊戲。《太平廣記》卷三六○引 三國 魏 曹丕 《列異傳·傅氏女》:“北地 傅尚書 小女,嘗拆荻作鼠,以狡獪。”《魏書·蕭昭業傳》:“與羣小共作鄙藝,擲塗賭跳,放鷹走狗諸雜狡獪。” 宋 陸游 《示子遹》詩:“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自註:“ 晉 人謂戲為狡獪,今閩語尚爾。”

(2).戲言;玩笑。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我嘗與諸人道 江 北事,特作狡獪耳, 彥伯 遂以箸書。” 宋 范成大 《游靈石山寺》詩:“仙人昔來游,筆墨上朱甍。舉臂尋丈高,聊得兒童驚。老矣謝狡獪,題詩記吾曾。” 清 袁枚 《新齊諧·觀音作別》:“余想佛法全空,焉得作如此狡獪,必有鬼物憑焉。”《孽海花》第四回:“我老子聽了家人的話,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 太清 弄的狡獪,心裡自然得意。” 劉半農 《讀<海上花列傳>》:“作者偏要故弄狡獪,說她預先置辦嫁裝,平白的拖上數千金的債,到後來是一場無結果。”

(3).詭詐。 唐 韓愈 《嘲鼾睡》詩:“盜賊雖狡獪,亡魂敢窺閫。”《宋史·侯陟傳》:“ 陟 有吏乾,性狡獪好進,善事權貴。”《老殘遊記》第十七回:“你親筆字據都寫了,還狡獪什麼?” 李大釗 《大哀篇》:“民權者,少數豪暴狡獪者之竊權,非吾民自得之權也。” 葉聖陶 《城中·晨》:“ 酒糟鼻子 狡獪地笑了。”

(4).謂機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噶雄》:“有 務子 者,年與 雄 埒,為人亦狡獪穎秀。”

神通

[magical power]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

大顯神通

老栓倒覺得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給人生命的本領似的。—— 魯迅《藥》

打破

(1) [break]

(2) 物件受到突然或猛烈的一擊而出現缺口或裂為碎片或幾部分

打破門扇。——《廣州軍務記》

(3) 突破原有限制約束

打破紀錄

(4) 使突然結束

以果斷的行動打破僵局

(5) 沒有遵循或遵守

每一部偉大的小說都打破了很多清規戒律

黑沉沉

[dark] 非常黑的樣子

天黑沉沉的,八成要下雨

十八地獄

亦作“ 十八埊獄 ”。即十八層地獄。《梁書·諸夷傳·扶南國》:“其後 西河 離石縣 有胡人 劉薩何 遇疾暴亡……經十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録,向西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受諸楚毒。’” 唐 陳集原 《龍龕道場銘序》:“洪鐘一扣,響徹卅二,而石磬再鳴,還聞十八埊獄。” 宋 王逵 《蠡海集·鬼神》:“ 釋氏 有十八地獄之説,膾炙人口久矣,其義未詳。然 釋氏 有六根、六入、三毒之分,緣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皆有三毒貪、嗔、痴之惡業,故三六共成十八之數也。”亦省稱“ 十八獄 ”。《冷眼觀》第二四回:“伏維大王,高聳金臀,宏宣寳屁,依稀有絲竹之音,彷彿若蘭麝之氣。直使九幽十八獄穢氣全消,還教三十六重天仁風遠繫。”

只不過

(1) [only]∶要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話;如果事實不是這樣的話

一定已經來了,只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指望你來得這么

(2) [just;merely;no more than]∶僅僅是;就是

只不過把它改裝成另外一部車子

精純

[succinct; perfect] 精湛純熟

工藝精純

精純的藝術手法

孝行

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後漢書·獨行傳·劉茂》:“﹝ 茂 ﹞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 宋 蘇軾 《縣榜》:“牛酒以禮高年,粟帛以旌孝行。” 明 高明 《琵琶記·一門旌獎》:“議郎 蔡邕 ,篤於孝行,富貴不足以解憂,甘旨常關於想念。雖違素志,竟遂佳名,委職居喪,厥聲尤著。”

明晃晃

[gleaming;shining] 光亮閃耀

明晃晃的刺刀

丈六金身

佛的三身之一。指變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約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稱佛像。《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 ,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佛牙》:“常聞佛號丈六金身。” 元 李翀 《日聞錄》:“戲問佞佛者曰:‘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也,何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變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