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名城首受降實可知扶桑試劍富土揚鞭還輸一著
下聯:勝地倍生色應推倒銅柱記功燕然勒石獨有千秋
對聯備註:
(何應欽題湖南芷江受降坊)
參考注釋
名城
[famous city] 著名的城市
受降
(1) [accept a surrender]∶接受敵方投降
受降儀式
(2) [surrender]∶投降
快快下馬來受降
可知
見“ 可知道 ”。
扶桑
(1) [red hibiscus]∶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a kind of tree]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試劍
練劍;擊劍。《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看見有幾位客,都是 胡老八 平日相與的些馳馬試劍的朋友。”
揚鞭
揮鞭。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揚鞭驟急白汗流,弄影行驕碧蹄碎。” 宋 周邦彥 《點絳唇》詞:“空回顧,淡煙橫素,不見揚鞭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勛戚·服色之僭》:“在京內臣稍家溫者,輒服似蟒、似鬥牛之衣,名為草獸,金碧晃目,揚鞭 長安 道上,無人敢問。” 賀敬之 《十年頌歌》:“一手揮動神筆,一手揚鞭催馬!”
一著
亦作“ 一著 ”。1.本謂下棋落一子。亦指行事的一個步驟。 宋 陳亮 《與呂伯恭正字又書》:“方欲出耕於空曠之野,又恐無退後一著。” 明 楊慎 《大顛書》:“如善奕者常留一著, 歐公 之於 師魯 留一著也。”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棲逸》:“二公平日對奕, 徐 高於 蘇 ,是日 養直 拈一子,笑視 師川 曰:‘今日還須讓老夫下此一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陳侍御奏摺》:“我之見事獨遲,每每輸人一著。”
(2).一件事。《景德傳燈錄·南嶽金輪可觀禪師》:“師問僧:‘作么生是覿面事?’曰:‘請師鑒。’師曰:‘恁么還當么。’曰:‘故為即不可。’師曰:‘別是一著。’”
(3).指武術的一個招數。《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收回左腳,把腿跟向地下一碾,輪起右腿甩了一個‘旋風腳’……這一著叫作‘連環進步鴛鴦拐’。”
(4).比喻一個計策或手段。 茅盾 《子夜》十一:“我早就料到有這一著,所以我上次勸你耐心籠絡 曼麗 。” 張天翼 《清明時節》七:“他急著要決定一個辦法,他全家的命運怎樣,就全在這一著。”
亦作“ 一著 ”。一經接觸。《晉書·賈充傳》:“時 西域 有貢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
見“ 一著 ”。
勝地
[famous scenic spot] 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北方的一個避暑勝地
生色
(2) [grace]∶增添光彩
要是在過去,現在每年的發現足以使整個世紀生色
寂寞的荒原,原始的石洞,安上這么兩個人,是一個奇蹟,使大自然頓時生色。——《風景談》
(3) [improvement]∶起色
略有生色
(4) [bright]∶色彩鮮明,形象生動
推倒
(1).向前用力使物體倒下。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七:“一旦樹推倒,獨立暫飄鷂。”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元和 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鍼其項,又以枷擊守獄者。”《水滸傳》第二回:“﹝眾人﹞盡從殿內奔將山來,推倒攧翻無數。” 魯迅 《準風月談·爬和撞》:“聰明人就會推,把別人推開,推倒,踏在腳底下,踹著他們的肩膀和頭頂,爬上去了。”
(2).壓倒。《宋史·儒林傳六·陳亮》:“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
(3).猶推翻。謂否定已有的說法、計畫、決定等。如:一切誣衊不實之詞應予推倒。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記功
(1) [record a merit;cite sb. for a meritous service]∶記錄功績,以示獎勵
記功一次
(2) [memory]∶記憶能力
燕然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杭愛山 。 東漢 永元 元年,車騎將軍 竇憲 領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記 漢 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 龍庭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張昶 華陰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邊塞。詩文中敘建立邊功時,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比及十載,民知義方。然後簡將授奇,揚旌 雲 朔 ……銘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嶠 《餞薛大夫護邊》詩:“佇見 燕然 上,抽毫頌武功。” 宋 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詞:“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 未勒歸無計。” 明 汪廷訥 《種玉記·閫命》:“桓桓大將操兵柄,管此去單于繫頸,馬到處 燕然 勒名。”
(3).指 漢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銘》。亦泛指歌頌邊功的詩文。 唐 竇鞏 《經竇車騎故城》詩:“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圖書劍在泉。今日諸孫拜墳樹,愧無文字續《燕然》。”
(4).古地名。《舊唐書·回紇傳》:“﹝ 貞觀 中﹞以 多覽 為 燕然府 , 僕骨 為 金微府 ……於故 單于臺 置 燕然都護府 統之,以導賓貢。”參閱《文獻通考·四裔二四》。
勒石
刻字於石。亦指立碑。《隋書·史萬歲傳》:“於是勒石頌美 隋 德。” 宋 程頤 《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詔後人。”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 秦始皇帝 東遊,勒石自頌之所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公又請倣 漢 唐 故事,擇儒臣校正十三經文字,勒石太學。”
獨有千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聖人在上賢人在旁恍見當年執轡時車馬風塵早已化成南國
書院對聯:節屆中秋月圓人壽 籌增上算桂馥蘭馨
壽聯,分月男壽,八月壽,8字壽聯對聯:易掛疏枝柳 難堆破葉蕉
集句,紅樓夢,5字對聯對聯:一邑共興天足會; 群媛各出地牢門。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清明盛世迎佳日 恩愛夫妻共韶華
婚聯,月令婚聯,7字婚聯對聯:遺跙長留天國恨 小橋猶志帝王家
名勝,南京,7字對聯對聯:宅兆一登臨,喜其襟帶岳湘,足托忠骸無遺憾;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柳占三春色; 荷香四座風。
名人名家,名勝,江蘇,集句,6字對聯對聯:芝榮五色 圖獻九如
壽聯,分齡女壽,九十女壽,4字壽聯對聯:了無遺恨留閨閣 自有餘徽裕後昆
輓聯,7字對聯對聯:文章江海 書籍林泉
書房,4字對聯對聯:傑閣凌空暮鼓晨鐘縈廣宇
名勝,安徽,11字對聯對聯:功邁周官挈壺氏 制逾漢室渾天儀
鐘錶店,7字對聯對聯: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一別竟成春去了;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護法
名勝,浙江,13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