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清白吏,汲黯社稷臣,帝曰廉正公忠,九原有知,固應無憾; 張說大手筆,韓琦真宰相,古稱政事文學,斯人不作,吾誰與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楊震清白吏,汲黯社稷臣,帝曰廉正公忠,九原有知,固應無憾;
下聯:張說大手筆,韓琦真宰相,古稱政事文學,斯人不作,吾誰與歸。

對聯備註:

(清-李焜瀛《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清白

(1) [pure;stainless]∶品行純潔,沒有污點

以清白相承。——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

清白女子

清白好漢

(2) [honest]∶特指廉潔;不貪污

清白方正

清白奉公

(3) [clear]∶清楚明白

說不清白

記不清白

(4) [light;brihgt]∶明亮

一顆清白的大星

(5) [delicate and white]∶清秀白皙

一張清白的瘦臉

(6) [noble;fair]∶舊指未操所謂卑賤職業

本族親友皆清白自守

(7) [complete;finish]∶完畢

忙了兩個鐘頭才忙清白

社稷臣

謂關係國家安危之重臣。《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絳侯 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 唐 杜審言 《泛舟送鄭卿入京》詩:“帝坐 蓬萊 殿,恩追社稷臣。” 清 李漁 《玉搔頭·擒王》:“朝野爭夸社稷臣。”

正公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穆天子傳》卷一:“丙寅,天子屬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憲。” 郭璞 註:“正公,謂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為之。”《後漢書·獨行傳·周嘉》:“﹝ 周燕 ﹞當下蠶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後,正公玄孫,豈可以刀鋸之餘,下見先君!’遂不食而死。”

無憾

沒有怨恨;沒有不滿。《論語·公冶長》:“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宋 魏了翁 《題孫教授志銘》:“吾同年友 孫次龍 之葬, 張義立 誌之, 劉文節公 銘之,可以無憾矣。” 巴金 《爝火集·一顆紅心》:“他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放下他的筆,他死而無憾。”

大手筆

(1) [calligraphy of an authority]∶舊指有關朝廷大事的文字

(2) [well-known writer]∶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真宰

名副其實的宰相。《隋書·高熲傳》:“ 熲 有文武大略……當朝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昇平, 熲 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新唐書·杜景佺傳》:“‘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罪也。’頓首請罪。後( 武后 )曰:‘真宰相。’” 宋 楊伯嵒 《臆乘·宰相稱號》:“史傳載居相位妍醜之稱…… 武后 呼 杜景佺 , 憲宗 稱 李絳 ,俱曰:‘真宰相’。”《宋史·司馬光傳》:“凡居 洛陽 十五年,天下以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號為 司馬相公 。”

政事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務

過問政事

文學

(1) [literature]∶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learning;knowledge]∶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吾誰與歸

猶言我將從誰。《禮記·檀弓下》:“死者如可作也,吾誰與歸?” 陳澔 集說:“言卿大夫之死而葬於此者多矣,假令可以再生而起,吾於眾大夫誰從乎?”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