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不忘君,垂盡孤臣,猶有封章陳黼座; 隻身甘殉主,傳家清節,僅留遺墨付賢郎。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一息不忘君,垂盡孤臣,猶有封章陳黼座;
下聯:隻身甘殉主,傳家清節,僅留遺墨付賢郎。

對聯備註:

(清-劉枝彥《挽吳可讀聯》)

參考注釋

一息

(1).一呼一吸。比喻極短的時間。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 晉 陸雲 《歲暮賦》:“百年迅於分噓兮,千歲疾於一息。”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蓋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間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一息工夫,只聽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許多腳步兒響,頃刻已經到了面前。” 方光燾 《瘧疾》:“過了一息,她面上露著微笑,跑回房來。”

(2).暫停;稍歇。《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 梁 沉約 《麗人賦》:“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迴歸。”

(3).一口氣息。《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來看時,卻是十五六歲一個小廝,生得眉清目秀,渾身綁縛,微微止有一息。”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繼母吳氏加贈淑人制》:“出遺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 《衷心感謝他》:“他的確是帶著年輕人的熱情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最後一息,戰鬥到最後一息的。”

(4).一個子嗣。《晉書·良吏傳·鄧攸傳》:“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絶。”《新唐書·張嘉貞傳》:“ 張嘉貞 晚一息 寶符 ,獨未官。”

(5).猶一絲。 聞一多 《晴朝》詩:“再沒有一息聲音--和平布滿大自然。”

孤臣

(1).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封贈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連奏同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 清 丘逢甲 《離台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參見“ 孤臣孽子 ”。

(2).孤陋無知的臣子。《文選·張衡<東京賦>》:“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宮室。” 薛綜 註:“孤臣,孤陋之臣也。”《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四年》:“ 導 ( 王導 )忠素竭誠,輔大業,不宜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舊德,以佞伍賢。”

封章

言機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亦稱封事。 漢 揚雄 《趙充國頌》:“ 營平 守節,屢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簡牘。”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雖傾日有心,而瞻雲無路。又懼旁疑他妬,未敢輕達封章。”

黼座

(1).帝座。天子座後設黼扆,故名。 元 袁桷 《次韻正旦會朝詩》:“香擁袞龍開黼座,風廻笙鶴舞鈞天。”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御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歷於璇宮。”《清史稿·禮志七》:“ 乾隆 五十年,設宴 乾清宮 ……年最高者,如百五歲司業銜 郭鍾岳 等,得隨一品大臣同趨黼座,親與賜觴。”

(2).借指天子。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詩:“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時條對召公車。”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黼座端臨,五帝神聖而其臣莫及。”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王文恪公》:“﹝ 林文忠公 詩﹞風雷何日金縢發,葵藿難通黼座陳。”

隻身

[alone] 孤單一

只身前往

傳家

(1).傳家事於子孫。《後漢書·鄭玄傳》:“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誤,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李賢 註:“傳家謂家事任子孫也。《曲禮》曰:‘七十老而傳。’”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宋 蘇軾 《再和許朝奉》詩:“傳家有衣鉢,斷獄盡《春秋》。” 清 吳偉業 《贈張以韜來鶴》詩:“草聖傳家久著聞,斗看孤鶴下層雲。” 老舍 《茶館》第一幕:“東西地道,傳家的玩藝。”

清節

清操。高潔的節操。《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贊》:“ 春秋 列國卿大夫及至 漢 興將相名臣,懷祿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節之士於是為貴。” 晉 陶潛 《詠貧士》詩之五:“至德冠邦閭,清節映西關。” 明 鳳尹岐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 貪泉 。” 王闓運 《常公神道碑》:“朝廷將宏綱紀,嘉其清節,乃轉 山東道 監察御史。”

留遺

[leave over; hand down] 遺存,遺留

偏有留遺。——[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賢郎

對他人兒子的美稱。《太平廣記》卷一一八引 唐 李亢 《獨異志·嚴泰》:“其夕,有烏衣五十人,扣 泰 門,謂其父母曰:‘賢郎附錢五千,可領之。’” 元 黃溍 《次韻題廬陵解君行卷》:“賢郎亦復事舒闊,吐辭歷落正不葩。”《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籠,這事他絶不吐口應許。”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