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樂死之志氣 革去貪生之性根

題贈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養成樂死之志氣
下聯:革去貪生之性根

對聯備註:

(孫中山贈鄧演達)

對聯養成樂死之志氣 革去貪生之性根書法欣賞

養成樂死之志氣 革去貪生之性根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養成樂死之志氣 革去貪生之性根】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養成

(1).培養而使之形成或成長。《呂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他年十二歲上就游庠的,養成一肚皮的學問。” 巴金 《觀察人》:“我養成了觀察人的習慣。”

(2).教育。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 宋 曾鞏 《筠州學記》:“令 漢 與今有教化開導之方,有庠序養成之法,則士於學行,豈有彼此之偏,先後之過乎?”

樂死

(1).謂樂於效命。《戰國策·楚策一》:“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漢 劉向 《說苑·指武》:“忘其身故必死,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 清 鄒容 《革命軍》:“一曰養成冒險進取,赴湯蹈火樂死不辟之氣概。”

(2).指樂於終老其地。極言對某地的喜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 東坡 初入 荊谿 ,有‘樂死’之語,蓋喜其風土也。” 明 文徵明 《宜興善權寺古今文錄敘》:“ 宜興 古 荊溪 之地,帶江襟湖,在東南為山水之邑,谷巖幽窅,流瀨清激。昔人有‘樂死’之願,其勝有可想者。”

志氣

[aspiration;ambition] 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勇氣

人小志氣大

革去

革除;去除。《元典章·吏部三·儒學官員》:“如此,似望革去濫保之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監禁》:“牢頭名色,竟行革去。”

貪生

過分眷戀生命。多含貶義。《韓非子·難言》:“言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以為貪生而諛上。” 林紓 《讀<北史·恩倖傳>》:“甘謟者害明,據樂者諱禍,貪生者忘醜。”

性根

猶根性。 唐 李紳 《壽州法華院石經堂記》:“如來以萬門萬行,普示羣生,隨其性根,用假方便。水月觀像,萬泉俱鑒。”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業所牽,未能脫去,乃此拘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那日記當中,提到他那位 葉妹夫 ……性根未定,喜怒無常云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