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熊禾的《聞崇安縣學立碑》
全文:
出山未逾月,輒復入山去。
平生武夷志,茲游適真遇。
誅茅倘可遂,豈但山水趣。
扶搖欣夙心,躊躇動長慮。
恭惟文公學,倡道匪虛語。
向微剖析功,斯人遂聾瞽。
齋居一原嘆,此嘆無人悟。
晚年製作心,門人未輕許。
真實浸泬寥,枝葉謾誇詡。
漂淪未百年,剽竊立門戶。
吾黨固有愆,斯道自今古。
扶偏須忠臣,邪說可無距。
同志此來游,興言激余素。
禮樂愧河汾,興唐竟誰予。
大隱堂前水,滔滔自東注,回薄萬古心,無言對天柱。
參考注釋
剖析
(1) 辨析,分析
細細剖析
難道強迫我去剖析我那可敬的朋友的動機嗎?
(2) 辯解
力為剖析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聾瞽
(1).猶聾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上》:“下至聾瞽瘖啞殘疾之人,亦莫不有學,使習一藝以自養其天刑之軀。”參見“ 聾盲 ”。
(2).比喻欺騙,蒙蔽。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二:“ 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議己,故作為此説,以聾瞽愚俗耳。”《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絶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熊禾名句,聞崇安縣學立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