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學問,經濟文章,屈指五洲應弁冕; 大夫君子,邦人諸友,同聲一哭失歸依。

輓聯名人名家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道德學問,經濟文章,屈指五洲應弁冕;
下聯:大夫君子,邦人諸友,同聲一哭失歸依。

對聯備註:

(清-唐德萱《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道德

(1) [morals;ethics]∶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禮貌規矩

(2) [moral]∶合乎道德的

學問

(1) [learning;knowledge;scholarship]

(2) 系統知識

(3) 泛指知識

經濟

(1) [economy]∶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

我們農業經濟中的急速變化

(2) [financial condition]∶生活用度;家境

經濟寬裕

經濟拮据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屈指

[count on one's fingers] 彎著指頭計數

屈指一算,離家已經十五年了

五洲

[all over the world] 指世界各地

五洲朋友歡聚一堂

弁冕

(1).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禮之服用冕,通常禮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禮帽。《穀梁傳·僖公八年》:“弁冕雖舊,必加於首。”

(2).泛指漢官服式。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辮髮瓔珞,非弁冕之服。”

(3).猶魁首。 清 王鳴盛 《十七商榷·新舊唐書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傳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為冊府之弁冕。”

(4).引申為居首。 清 王韜 《<續選八家文>序》:“ 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潛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

(5).謂達官貴人。猶冠蓋。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弁冕接踵。”

大夫

[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san2級,“大夫”世襲,且有封地。後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君子

(1) [gentleman]∶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to thers]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同聲

(1) [simultaneous]∶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same sound]∶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speak)at the same time]∶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same tone]∶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歸依

[depend on] 依附

無所歸依的流浪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