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首戊戌惟公為變法第一人為國忘家忠主遺身求才若渴嫉惡如仇蒼蒼者天不遺一老 削剡薦賢豪為我系詔獄者二載上無補國下不救民生來報德死不莽喪煢煢在疚永負是翁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維新首戊戌惟公為變法第一人為國忘家忠主遺身求才若渴嫉惡如仇蒼蒼者天不遺一老
下聯:削剡薦賢豪為我系詔獄者二載上無補國下不救民生來報德死不莽喪煢煢在疚永負是翁

對聯備註:

(康有為挽徐致靖)

參考注釋

維新

[reform;modernization] 反對舊的,提倡新的。通常指變舊法,行新政

變法

[try different ways and means;political reform] 指歷史上對國家法令做重大改革

變法者因時而化。——《呂氏春秋·察今》

第一人

(1).指才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書·劉孝綽傳》:“﹝ 劉孝綽 ﹞出為 上虞 令,還除秘書丞, 高祖 謂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當用第一人。’故以 孝綽 居此職。” 唐 杜甫 《哀江頭》詩:“ 昭陽殿 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新唐書·李揆傳》:“ 揆 至 蕃 ,酋長曰:‘聞 唐 有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畏留,因紿之曰:‘彼 李揆 ,安肯來邪?’” 宋 陳師道 《謝趙生惠芍藥》詩之三:“一枝賸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細細打量一番,好像見過的人,遂向 稷如 道:‘這個姑娘就是並門花譜第一人么?’ 稷如 笑道:‘正是 秋痕 ,先生見過?’”

(2).指科舉中式名列第一者。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品術·狀元》:“《東齋遺事》: 蔡齊 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給七人,當直許出入,則兩對引喝傳呼。”按,《宋史·蔡齊傳》作“﹝舉進士第一﹞詔金吾給七騶,傳呼以寵之。狀元給騶,自 齊 始也。”七騶,即七名侍從。

為國

治國。《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 邢昺 疏:“為,猶治也。”《戰國策·秦策三》:“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管子·國蓄》:“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顧 楚 之為國, 唐 之為天下,當其時皆何如?”

遺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隱居。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恬虛樂古,棄事遺身。” 晉 成公綏 《嘯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明 劉基 《招隱》詩之四:“我生不偶俗,遺身在蒿蓬。”

(2).猶捨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宋書·袁淑傳》:“自非達義之至,識正之深者,孰能抗心衛主、遺身固節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子昔起廣大心,發弘誓願,孤游異域,遺身求法。”

(3).遺蹟。 明 王士性 《廣志繹·兩都》:“ 桃源 三叉廟 有老 黃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兩岸牽挽龍舟,始塞泯之,今遺身猶隱隱存。”

(4).即遺體。如:將軍的遺身棄於村外荒冢間,民眾鏟開積雪將其掩埋了。參見“ 遺體 ”。

嫉惡如仇

亦作“ 嫉惡若仇 ”。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蔡木龕》:“﹝翁﹞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 有萬 的絕對公正、嫉惡如仇、見公共事一馬當先,使得 生寶 感到互助組有這個人,搞豐產的信心更強了。”

蒼蒼

(1) [ashy;pale;grey]∶灰白色的

兩鬢蒼蒼十指黑

(2) [be vast and hazy]∶無邊無際、空闊遼遠的

天蒼蒼,地茫茫

(3) [flourishing]∶茂盛,眾多的樣子

蒹葭蒼蒼。——《詩·秦風·蒹葭》

一老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於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於一老。” 王闓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剡薦

上書舉薦。《舊唐書·韋雲起傳》:“今朝廷之內多 山東 人,而自作門戶,更相剡薦,附下罔上,共為朋黨。”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塢阡表》:“ 達忠介公 兼善 ,時出鎮於 台 ,聞府君有賢行,將剡薦於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從軍保舉》:“曷怪今之承樞垣指,奏調剡薦,並不論功之有無乎!”

賢豪

(1).賢明豪邁。 漢 劉向 《說苑·政理》:“ 文侯 曰:‘子往矣,是無邑不有賢豪辯博者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柳宗元敢為誕妄》:“其稱 溫 之弟 恭 亦賢豪絶人者。” 明 許三階 《節俠記·開宗》:“公子賢豪,將軍義俠。”

(2).賢士豪傑。《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雖游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 起 乃為置酒,悉召賢豪為會,陰令術者徧視之,皆不足當。”《明史·俞大猷傳》:“ 大猷 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 孫中山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用特集會眾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抒此時艱,奠我中夏。”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詔獄

[prison] 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監獄

逮瑞下詔獄。——《明史》

錮詔獄。

無補

[of no avail;do not help matter] 沒有補益,無益

這樣恐怕無補於事

民生

[the people’s livelihood] 民眾的生計

國計民生

來報

佛教語。謂來世的果報。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論》:“徵昔因則如見往業,覈當果則已示來報。”

煢煢

[all alone] 形容孤獨無依靠

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左傳》

在疚

(1).在憂病中。《詩·周頌·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毛 傳:“疚,病也。” 鄭玄 箋:“在憂病之中。”《左傳·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

(2).稱居喪。《文選·潘岳<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 李周翰 註:“在疚,居喪也。” 宋 王安石 《呂公弼改尚書工部侍郎餘如故制》:“朕雖在疚,所不敢忘。” 清 劉大櫆 《翰林侍講張君墓志銘》:“君之在疚,屏酒肉而不御,獨居殯宮塋兆之側,蓋二十七月如一日。”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