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最傷心,檢匣中矮札長箋,敢忘良友; 七言成讖語,問世上封侯登第,豈盡傳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一事最傷心,檢匣中矮札長箋,敢忘良友;
下聯:七言成讖語,問世上封侯登第,豈盡傳人。

對聯備註:

(清-方浚師《挽何應祺聯》)

參考注釋

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繆稱訓》:“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雲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綱紀總攝,法令明備,郡縣不得以一事自專也。” 清 鄭燮 《贈博也上人書》詩:“獨有老僧無一事,水禽沙鳥聽關關。”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類事。《公羊傳·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為復言 齊 師、 宋 師、 曹 師?不復言師,則無以知其為一事也。”《後漢書·桓譚傳》:“又見法令決事,輕重不齊,或一事殊法,同罪異論,姦吏得因緣為市。”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線之最密者。”

(3).專一其事。《管子·心術下》:“一事能變曰智。” 尹知章 註:“能專一其事,能變而動之謂智也。”

(4).服役一次。《漢書·賈捐之傳》:“ 孝文皇帝 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則斷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業務或組織上有關係的。如:這家藥鋪和 北京 同仁堂 藥鋪是一事。

傷心

[grieve]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長箋

亦作“ 長牋 ”。 1.長的信箋或詩箋。亦指詩文或書信。 唐 李賀 《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詩:“繫書隨短羽,寫恨破長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巖傑 復以長牋激之,始謂以文友相遇,千載一時。” 宋 曾鞏 《回泉州陳都官啟》:“豈期厚眷,特枉長箋。”

(2).採集眾說,加以論辨裁斷的訓詁著作

良友

[good friend (companion)] 益友,有才德而有助於己的朋友。今常泛指好友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讖語

[a prophetic remark made casually which later comes true;a prophecy] 迷信人指將來會應驗的話

當時無意中說出,不意日後竟成讖語

問世

(1) [be published]∶指新作品出版跟人們見面

(2) [come out]∶指新產品跟人們見面

上封

(1).謂帝王登 泰山 築壇祭天。《史記·孝武本紀》:“ 漢 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僊登天矣。”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書言事時,將奏章用皂囊緘封呈進,以防泄漏,謂之“上封事”。 唐 劉禹錫 《蘇州恩賜加章服表》:“務進者爭先,上封者潛毀。功言易信,孤憤難申。” 宋 司馬光 《答彭朝議寂書》:“雖然朝廷近發詔書,溥覃四海;雖市廛畎畝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登第

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鄭谷 《贈劉神童》詩:“還家雖解喜,登第未知榮。”《新唐書·選舉志上》:“通四經業成,上於尚書,吏部試之,登第者加一階放選。其不第則習業如初。”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編修之職。”《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傾動一時。”

傳人

[descendant;disciple] 接傳某一藝術流派風格的人;接班人,後代

龍的傳人

梅派傳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