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名勝河南少林寺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下聯: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對聯備註: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對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書法欣賞

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一葦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孔穎達 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後以“一葦”為小船的代稱。《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臣聞否泰無常,吉凶由人, 長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 蘇軾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詩:“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一:“那無一葦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日午潮回擢東指,順流一葦如輕鷗。”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

六祖

佛家稱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慧能 。他師承五祖 弘忍 ,主張直澈心源,頓悟成佛。 慧能 起初弘法 嶺 南,是為南宗,其後蔚為“五家七宗”,影響深遠。有《壇經》傳世。見 宋 志磐 《佛祖統紀·達磨禪宗》。 唐 劉禹錫 《佛衣銘》:“ 六祖 未彰,其出也微。” 前蜀 韋莊 《贈禮佛名者》詩:“尋思 六祖 傳心印,可是從來讀藏經。”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我書喚作《三椏記》, 六祖 天台 共一龕。”

九年面壁

南朝 梁 普通 年間, 天竺菩提達磨 泛海來 華 ,是為禪宗初祖。 達磨 渡 江 後,止於 嵩山 少林寺 ,面壁坐禪,默然無語,凡九年。見 晉 法顯 《神僧傳》。後以指一心參禪,或借指長期專注於某種學問或工作。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