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托繼彭楊,朝無倚,民無依,故國無光,只贏得大江聲遍哀歌,元老消沉關氣數; 圭錫隆方召,晉之賑,粵之防,平吳之績,為愴是小子緣慳識面,偉人冠履隔雲泥。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箕托繼彭楊,朝無倚,民無依,故國無光,只贏得大江聲遍哀歌,元老消沉關氣數;
下聯:圭錫隆方召,晉之賑,粵之防,平吳之績,為愴是小子緣慳識面,偉人冠履隔雲泥。

對聯備註:

(清-徐祖毓《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故國

(1)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motherland]∶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native countryside]∶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old capital]∶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old haunt]∶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贏得

[win;gain an advantage;come by;obtain] 獲得

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贏得獨立

大江

(1) [great river]∶大的江

(2)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中國長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龜蛇鎖大江。——mao1~11*1東《菩薩蠻·黃鶴樓》

哀歌

(1).悲傷地歌唱。《莊子·天地》:“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南朝 梁 任昉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狐兔成穴,童牧哀歌。”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詩:“哀歌坐空屋,不怨但自悲。” 魯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書中的主角……比起單是抱膝哀歌,握筆憤嘆的文豪們來,實在也切實得遠了。”

(2).悲傷的歌。 艾青 《維也納》詩:“再偉大的天才,也譜不出今天 維也納 的哀歌。”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消沉

[dejected;depressed;downhearted;low-spirited] 憂鬱或意氣消沉的狀態;情緒低落

不要過於消沉

氣數

[destiny] 命運

氣數已衰

方召

亦作“ 方邵 ”。 西周 時助 宣王 中興之賢臣 方叔 與 召虎 的並稱。後借指國之重臣。《宋書·王鎮惡傳》:“﹝ 鎮惡 ﹞實扞城所寄,國之 方 邵 也。” 隋 盧思道 《勞生論》:“ 方 邵 重臣,外揚武節。” 唐 李華 《盧中郎齋居記》:“廟堂風力之臣,征鎮皆 方 召 之老。”《舊唐書·太宗紀上》:“ 周宣 驅馳 方 召 ,亦能制勝 太原 。”

小子

(1) [boy;bloke;chap]∶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兩個小子

(2) [son]∶兒子,小兒子

(3) [fellow]∶傢伙——含有輕蔑意

(4) [name by which the elder calls the younger]∶長輩晚輩

小子無所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識面

(1).相見。 唐 韓愈 《答張徹》詩:“首敍始識面,次言後分形。” 宋 陸游 《贈應秀才》詩:“辱君雪裡來叩門,自説辛勤求識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河工奢侈之風》:“有為賓主數年,迄未識面者。”

(2).見過面;熟識。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閉門不出入,人無識面者。”《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看著路傍,專望一識面之人經過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從未有過一個僅僅識面的男子對她這樣地關切,這樣地熱心並且這樣地努力想博她的歡心。”

(3).猶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這死不見識面的貨。”

偉人

[great person;great man] 功績卓著受人尊敬的人

一代偉人

冠履

亦作“ 冠屨 ”。帽與鞋。頭戴帽,腳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辭·王逸<九思·悼亂>》:“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失絇。”原註:“上下無別。” 宋 文天祥 《己卯歲除》詩:“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賤。” 章炳麟 《國家論》:“ 漢 土學者視政府無足重輕,然猶雲尊卑有分,冠履有辯,君臣有等。雖無用,而不可不立。”

雲泥

語出《後漢書·逸民傳·矯慎》:“﹝ 吳蒼 ﹞遺書以觀其志曰:‘ 仲彥 足下,勤處隱約,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雲在天,泥在地。後因用“雲泥”比喻兩物相去甚遠,差異很大。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雲泥已殊路,暄涼詎同節。” 唐 錢起 《離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詩:“寂寞想 章臺 ,始嘆雲泥隔。”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堯曰篇一》:“抑既為人心矣,其視道心有雲泥之隔,而安能有過於道心者乎?”後因亦用“雲”尊稱他人,用“泥”謙稱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檢開票子看那來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寫著兩三行字。寫的是:屢訪未晤,為悵!僕事,諒均洞鑒……今午到關奉謁,乞少候。雲泥兩隱。”雲泥兩隱,指把受信人和寫信人的名字都隱去不具。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