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寶塔山
作者:周琦 (字數:1100字作文)
清晨起了個大早,乘上大巴車就開始趕路。約莫行駛一個多小時,汽車離開了崇山峻岭進入市區。這天是周末,再加上時間尚早,大街上人並不多,汽車沿著寬敞的大道前行,拐過一道彎,導遊指著前方說:一會兒我們要上橋,那兒就是延河,右邊小山包上聳立著的塔,就是延安的寶塔。
時針指向7時46分,我們十分順利地駛過橋,來到延河邊,尋找著最佳的位置觀賞著對面的寶塔山。
初夏的陽光透過山巒上的綠樹,斜斜地照射在大地上。沐浴在陽光中的寶塔在晨曦中形成了一個美麗生動的剪影。寶塔山原名豐林山,宋代後稱為嘉嶺山,其實並不高峻,僅1100餘米,與它身後連綿起伏的山峰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正應了那句老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唐朝時,山頂上修建了一座塔,後來倒塌,明朝時重建了一座磚塔,屹立至今,故當地百姓稱之為“寶塔山”,山的原名倒被人遺忘了。塔高44米,共九層,為八角形磚塔。登上塔頂四下俯瞰,整座延安城盡收眼帘。由於地勢險要,這兒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宋朝時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曾在此領軍駐守,山上至今還留有他的隸書題刻“嘉嶺山”三個大字。
歷史雖然悠久,但寶塔山最為輝煌的時刻,當屬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後來到此地,建立了紅色政權。尤其是抗戰期間,延安更是全國各地追求光明嚮往進步的青年心儀之地。寶塔山成為紅色中國的象徵,成為進步力量的象徵,成為革命聖地的象徵。
遙想當年金戈鐵馬山河破碎,古老破舊的扶施城走來了一隊衣衫襤褸武器破舊卻精神抖擻的士兵,他們與過去的軍人迥然不同,在這裡,他們住窯洞吃野菜,硬是將原本殘破的扶施城改造成延安新城。這兒的天更藍了,這兒的水更綠了,這兒的山河充滿了朝氣。雄壯的軍號聲、嘹亮的歌舞聲、琅琅的讀書聲混合著高亢的信天游迴蕩在天空。巍巍寶塔山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段輝煌歷史,滾滾延河水洗滌了英雄兒女一腔報國宏志。
明朝時曾任延安知府的顧延壽寫過一首詩讚嘆寶塔山:“嘉嶺疊疊倚晴空,景色都歸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樹綠,花枝低映碧流紅。幽僧棲跡煙霞塢,野鳥飛歸錦繡從。”但我更喜歡的是那首膾炙人口成為紅色經典的《延安頌》:“夕陽照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當年那些胸懷報國之志追求光明、自由、平等的有為青年,放棄了大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突破層層封鎖穿越萬重山川,齊聚寶塔山下延河兩岸,過著清貧卻快樂的生活,孜孜以求地學習著,出生入死地拼搏著,齊心協力地奮鬥著,這才有了共和國和諧穩定的江山。
遙望寶塔山,遙望著這片令人神往蒼莽起伏的山川;遙望寶塔山,緬懷那為了理想前赴後繼的英烈;遙望寶塔山,追憶那重整山河澤被後世的夢想……而今當戰火硝煙散盡,人們盡享這和平溫暖的人間,可別忘了先輩們為了締造美好的世界,拋灑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