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寫出精彩
長期以來,寫作文成了困擾孩子、家長、教師的難題。造成困難的原因很多,其中,布置命題後讓孩子獨自在家完成,這種“閉門造車”的“單兵作戰”寫作模式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重要因素。
在國外的作文教學研究中,合作成文和實踐作文是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兩道風景。教師布置命題後,孩子組成學習小組,互相討論,提供資源、素材,互幫互助增補所需,各展所長合作完成。整個過程充滿樂趣,即便是寫作困難生也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其水平的切實提高自然也能聚沙成塔地結合在過程中實現。而注重實踐,積累感受後成文已為大家所熟悉,這裡不再贅言。
在第一次指導《福州日報》“快樂夏令營”的寫作活動中,我切實感受到了合作與實踐的魅力。
本次的作文指導命題為“植物觀察”。這一命題極為特殊,對於我和孩子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是我在十餘年作文指導中極少涉獵的。植物和自然融為一體,如果搬到教室中,它們脫離了自然,生氣也少了大半。而此次能帶著孩子來到實地觀察,身處蔥鬱的樹叢前,怒放的花叢中,映襯著綠葉鮮花來講觀察、描寫植物,“未成曲調先有情”,不需開口,孩子的興致已經高漲,大有寫作衝動。講解過程中,“模特”就活生生地立在身旁,舉手一指引,孩子立即得見,比任何多媒體課件都實用、高效。例如我講到“觀察植物的色彩需要細緻,要看到差別”這一個知識點時,幾個眼尖的孩子一下子就發現“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是明顯的“抓大忘小”的粗略觀察。而我則趁勢再往深入指引:“難道這裡的綠都是那么的單一么?”孩子再觀察,很快就有了發現:“一叢的綠也是不同的:翠綠,鮮綠,墨綠,淺綠,黃中帶綠,綠得髮油……”瞧,原本需要費力講解的內容迎刃而解。身臨其境的現場觀察能讓孩子產生鮮活的感知,也將轉化為生動的素材,感性的積累。有了這些原始素材的儲備,動筆寫作只是抒寫胸臆,難度大減。況且,現場取材還有助於孩子寫真作文。相信誰都不會願意做個“睜眼瞎”,放著眼前的物象不顧,一味胡言亂語,譁眾取寵。
此外,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都能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在現場指導中,我的問題不是針對個體,孩子的答案也能服務大家。合作就在這師生現場互動中“潤物無聲”地滋養著每個孩子,讓每一個體都受益。例如講到“觀察時要注意對象形狀的差別”這個知識點時,除了現場能看到的植物葉片形狀外,我請孩子補充。有的孩子說到尖針狀的葉,有的說到心形葉,有的提到鵝掌形,有的還舉例說見過蒲扇形……相信在現場的孩子,不論見過還是沒見過這些形狀各異的葉子,都能藉助聯想構建出形象,並能在接下來的實地觀察中多留心,以期待印證自己的想像,同時還會驚喜地發現“新大陸”。這樣活躍的思維,主動的觀察態度必定促成孩子掌握更多可用素材,教學才能起到高效。同時,我在現場指導 * 別留意個別寫作有困難的孩子,我分明地發覺他們面露喜色,認真傾聽,眼睛忙個不停,小手也歇不住,一邊看一邊記,往日那種“咬著筆頭,皺著眉頭”的痛苦表情一掃而光。我心裡真期待他們能順暢地完成此次觀察作文。
作家寫作需要採風,孩子學習寫作更要走出去,這樣才能寫得更加精彩。
★福州教育學院二附小 何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