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樹——菩提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於菩提樹的詩,流傳甚廣,所以後世許多人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菩提樹,其實是人們誤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思維樹,是一種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慧能所寫的“菩提本無樹”這一詩句,大概是從佛家理論“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來的吧!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文里,“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類學中,菩提樹的拉丁學名為Ficusreligosa,有神聖宗教之意。
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於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 * 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徵。我國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覽館內至今陳列著四片菩提樹葉,據說就是從這棵樹上採摘下來的,所以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倍加珍惜。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帶來一株從這棵樹上取下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我國領導人毛 * 主席和 * 總理,以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周總理將這棵代表友誼的菩提樹苗轉交給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養護,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都十分重視,精心養護,使之生長茁狀,枝葉茂盛。每當國內外高僧前來時,植物園的這棵菩提樹就會被請出來,接受高僧們的頂禮朝拜。“文革”動亂期間,植物園被冠以“封資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銷,人員流散,這棵菩提樹也被迫離開植物園,流離失所。值得慶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來,並用心管理,使之大難不死。十年浩劫之後,植物園的領導和職工四處尋找這棵菩提樹,先後訪問了幾十個園林單位,幾經周折,才最終把它找回來。目前,經過植物園職工的精心養護,這棵菩提樹長勢良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似乎象徵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永放光芒,中印兩國人民友誼永存。
據考證與考察,我國原來並沒有菩提樹,它最初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被引進的。據史籍記載,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藥三藏大師從西竺國(印度)帶回菩提樹,並親手種植於廣州王園寺(後來該寺改名為光孝寺)。從那以後,我國才開始有了菩提樹,並在南方各省區寺廟中廣為傳播。今天,廣州海幛寺仍然還有3株300多年樹齡的古菩提樹呢!
猜你喜歡
夏雨
2010-06-29 03:14:00明天的昨天
2010-06-29 13:05:00咱這農家
2010-06-29 01:01:00風中記憶
2010-06-29 02:19:00何物
2010-06-29 11:59:00這是暑假嗎
2010-06-29 03:04:00惆悵的童話
2010-06-29 13:16:00都市生活
2010-06-29 13:13:00徹夜未眠
2010-06-29 12:45:00雨之綿綿
2010-06-29 15:51:00秋天的片斷
2010-06-29 13:03:00記事作文:我的高中生活
2010-06-29 12:28:00靜靜地生活
2010-06-29 01:00:00最後一片葉
2010-06-29 01:07:00君子之道一
2010-06-29 03:38:00夢裡飛花
2010-06-29 01:50:00激流中的水霧
2010-06-29 13:03:00記事作文:我們一起回家
2010-06-29 12:25:00遠去的夢
2010-06-29 11:50:00搗鬼
2010-06-29 1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