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仙境
2003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同遊覽了煙臺蓬萊。剛要進入仙界時,導遊突然拿起喇叭喊:“各位朋友!你們看見入口處有三道門了吧,請諸位走最中間的那一道門。因為走中間的那一道門才能成‘仙’,如果走的是兩邊的那就成‘半仙’了。”
導遊說得繪聲繪色,使人感到真有修仙練道的味了!踏著這條古老的山路通向丹崖山的極頂。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尋幽探奇者的足跡在它的身軀上踏過。它就像一條歷史的隧道,把人們從今天引向悠遠,又從悠遠帶向今天。走著走著,導遊開口了:“蓬萊最初的成因要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為求得江山的永固和長壽之術,曾到過蓬萊。因為當時民間盛傳著東海有仙山,生有長壽不老之草的故事。而蓬萊境內的海市蜃樓在當時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於是人們編造了神山仙島之類的說法。”
踏著蜿蜒盤旋的古道,我們終於來到丹崖山的極頂。極頂上一座座古剎訴說著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朝陽直射在青磚上,洋溢著蓬萊的激情。穿越丹崖山上的碑林石刻,來到蘇東坡的畫像前,我們瞻仰著這位偉大的詩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化歷史。這間屋裡密密麻麻擺放著的碑林石刻都是東坡親手刻上去的。這時一輪紅日懸掛在蔚藍的天空。海面上的日出景觀頗為壯麗。在賓日樓上觀日出,眼界極為開闊。四面景致、八面來風,盡覽其中。這就是著名的“日出扶桑”。
看完“日出扶桑”,我們沿著傷痕累累的古道,回味著剛才“日出扶桑”的壯麗情景。難怪“蓬萊閣”、“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統稱天下四大名樓。走著,走著,走到了“海不陽波”四個大字前。“不”字和“陽”字中間有一塊補過的水泥。據導遊講,在‘不’字和‘陽’字中間補一塊水泥。是因為在甲午戰爭的時候,一顆倭寇的炮彈從海上飛來正中‘不’和‘陽’之間。所以這塊水泥是後補的。
沿著蜿蜒盤旋的小道,我們已走到丹崖山的盡頭。馬上就要踏上凡界的土地了。山在朝陽的照射下繼續燃燒著它原始的本色,海在天地間的懷抱里繼續吟唱著它無盡的歌。望著漸漸遠去的丹崖仙境,那些古老的文化,又一次悄悄引進了沉吟蒼翠之中。
![蓬萊仙境_蓬萊仙境作文](/img/d/e07/wZuBnLn5WY6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