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孝文本紀第十》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十五年,黃龍見成紀,天子乃復召魯公孫臣,以為博士,申明土德事。於是上乃下詔曰 有異物之神見於成紀無害於民歲以有年朕親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勞朕有司禮官皆曰: “古者天子夏躬親禮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天子始幸雍,郊見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禮焉。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因說上設立渭陽五廟,欲出周鼎,當有玉英見。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 台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欲為省,毋煩民。
孝景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聞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肉、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鳴呼,豈不仁哉!
(節選自《史記·孝文本紀第十》)

譯文/翻譯:

十五年,有黃龍出現在成紀縣,文帝又召來魯國的公孫臣,任命他為博士,讓他重新說明當今應為土德的道理。於是文帝下詔說:“有奇物神龍出現在成紀,沒有傷害到百姓,今年又是個好年成。我要親自到郊外祭祀上帝和諸神。禮官們商議這件事,不要因為怕我勞累而有什麼隱諱。”主管大臣和禮官們都說:“古代天子毎年夏天親自到郊外祭祀上帝,所以叫做郊’(郊祀,郊祭)。”於是文帝第一次來到雍,郊祭五帝,在夏初四月向天帝致禮。趙國人新垣平憑著善於望雲氣而知凶吉來進見文帝,勸說文帝在渭城建五帝廟,並預言這將使周朝的傳國寶鼎出現,還會有奇異的美玉出現。
孝文帝從代國來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等,什麼都沒有增加,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以便利民眾。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值上百斤黃金。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承受了先帝留下來的宮室,時常擔心有辱於先帝,還建造高台乾什麼呢?”文帝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所寵愛的慎夫人,也不準她穿長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幃帳不準繡彩色花紋,以此來表示敦厚樸素,為天下人做岀榜樣。文帝規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要節省,不要煩擾百姓。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詔給御史:“我聽說古代帝王,有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天下之德的稱為宗’,制定禮儀音樂各有其根據。還聽說歌是用來頌揚德行的,舞是用來顯揚功績的。在高廟獻酒祭祀,演奏《武德》、《文始》、《五行》等歌舞。在孝惠廟獻酒祭祀,演奏《文始》、《五行》等歌舞。孝文皇帝治理天下,開放了關卡橋粱,處處暢通無阻,邊遠地區也是一樣;廢除了誹謗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賞賜老人,收養撫恤少無父母和老而無子的貧苦人,以此來養育天下眾生;他杜絕各種嗜好,不受臣下進獻的貢品,不求一己之私利;處治罪犯不株連家屬,不誅罰無罪之人。廢除宮刑,放出後宮美人,對使人斷絕後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聰敏,不能認識孝文皇帝的一切。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親自實行了。他的功德顯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廣施,遍及四海,沒有哪個人不曾得到他的好處。他的光輝如同日月,而祭祀時所用的歌舞卻不相稱,對此我心中非常不安。應當為孝文皇帝廟製作《昭德》舞,以顯揚他的美德。
漢朝建立,到孝文皇帝經過四十多年,德政達到了極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漸走向更改曆法、服色和進行封禪了,可是由於他的謙讓,至今尚未完成。啊,這難道不就是仁嗎?
《史記·孝文本紀第十》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史記·孝文本紀第十》原文及翻譯0
《史記·孝文本紀第十》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