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馬仁瑀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餘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又遣於鄉校習《孝經》,旬余不識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獨往焚學堂,博士僅以身免。常集裡中群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稱將軍,日與之約,鞭其後期者,群兒皆畏伏。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及長,善射,挽弓二百斤。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年十六。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廣順初,補內殿直。世宗嗣位,命衛士習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會太原劉崇入寇,世宗親征至高平,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崇遂敗績。世宗至上黨,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餘人。擢仁瑀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及還京,又遷散指揮使。從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飛樓高百尺余,世宗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聲嫚罵,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仁瑀引滿,應弦而顛。及淮南平,身被數十創,賜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日,仁瑀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劉溫叟所劾,帝優容之。太祖征晉陽,命仁瑀率師巡邊,至上谷、漁陽。契丹素聞仁瑀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數萬計。明年,群盜起兗州,賊首周弼、毛襲甚勇悍,材貌奇偉,弼號曰“長腳龍”。監軍討捕數不利,詔仁瑀掩擊。仁瑀率帳下十餘卒入泰山,擒弼,盡獲其黨,魯郊遂寧。
開寶四年,遷瀛州防禦使。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系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願以過失殺傷論。仁瑀曰:“我為長吏,而兄子sha6*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哉?”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殮具。太平興國七年卒,年五十。贈河西軍節度,葬事官給。
(《宋史·列傳第三十二》)
譯文/翻譯:
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幾歲的時候,父親送他上學去讀書,他總是逃學回家。後來又到鄉校學習《孝經》,十多天都沒學會一個字。教書先生因而給了他幾鞭子,他竟在半夜裡獨自跑到學堂放了一把火,教書先生僅僅逃脫一條命。馬仁瑀經常聚集鄉里幾十個小孩,和他們一起玩行軍打仗的遊戲,自稱為將軍。每天和他們約好時間,來晚的就要被馬仁瑀鞭打,小孩們都怕他。他又買來水果分給小孩們,小孩們也更加親附他。長大成人後,擅長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
後漢乾祐年間,後周太祖鎮守鄴城,馬仁瑀當時十六歲。後周太祖向來聽說他勇猛,召見以後,非常高興,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廣順初年,任內殿直。世宗繼位以後,命令衛兵在打獵的場所學習射箭,馬仁瑀弓力最強,所發的箭大多能射中(獵物),世宗賜給他錦袍、銀帶。恰逢太原劉崇入侵,世宗到高平親征,周朝出師不利,將領們大多退卻。馬仁瑀跟眾人說:“主公受辱大臣死,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麼!”於是拉弓上馬,挺身出陣射殺敵軍,殺死了幾十人,士氣大振,大軍乘勝追擊,劉崇於是被打敗。世宗到了上黨以後,誅殺了七十幾個違反紀律的將領。提拔馬仁瑀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回京以後,又升為散指揮使。跟從世宗進攻淮南,到了楚州,攻打水寨。水寨中建有一百多尺高的飛樓,世宗查看飛樓,大概相距有二百步遠。樓上的守兵厲聲叫罵(世宗),世宗非常憤怒,命身邊的隨從射殺他,因為太遠沒有人能射中。馬仁瑀拉滿弓,守兵應弦而倒。等到淮南平定,馬仁瑀身受幾十處傷,世宗賜給他良藥,升為內殿直都虞侯。
開寶四年,升任瀛州防禦使。他哥哥的兒子曾經因為喝醉了酒誤殺了一位平民,押在監獄裡(按照法律)應當判處死刑。被害人的家屬自己說兩家並沒有積怨,只是酒後誤傷而已,希望只以過失殺傷論處就行了。馬仁瑀說:“我是現任的當地長官,而我的侄子卻殺了人,這是仗勢欺人啊,不是什麼過失sha6*人。我怎么敢因為私情而亂了國家的法律呢?”於是按照法律將侄子處死,並給受害人布帛妥善處理了殯殮安葬事宜。太平興國七年去世,終年五十歲。朝廷追贈他河西軍節度封號,喪葬事宜由朝廷供給。
《宋史·馬仁瑀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