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食貨志》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擬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一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富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節選自《漢書•食貨志》)

譯文/翻譯: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產東西有時節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緻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現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產)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
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耳有所聞了,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象。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麼去救濟災區?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麼去發放糧餉?假若兵災旱災互動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於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zao6*反了。於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
積貯,是國家的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乾什麼事情會做不成?憑藉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藉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藉它去作戰就能戰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業,都附著於本業,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者和不勞而食的遊民,都轉向田間從事農活,那么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節選自《漢書•食貨志》)
《漢書·食貨志》《管子·治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漢書·食貨志》原文及翻譯0
《漢書·食貨志》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