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遠之》原文及翻譯

語出《論語-雍也》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原文】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①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 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注釋】 
①民:通“人”。 
【譯文】 
樊遲問什麼是明智。孔子說:“致力於人世間該做的事情,對鬼神報敬而遠之的態度,這就可以說是明智的了。”樊遲又問什麼是仁。孔子說 
:“有仁德的人總是先付出艱苦的努力然後才有所收 獲。這就可以說是仁了。” 
【讀解】 
在“智”的問題上,典妙地表現了聖人現實而理性的精神。一 方面是“務民(人)之義”,著眼於人間事;另一方面是“敬鬼神 而遠之”,對於我們搞不太清楚的事情,既不輕易相信,也不盲目 
否定,姑且把它放在一邊存而不論、前一方面是現實的精神,後 一方面是理性的精神。為什麼要這樣呢?在《先進》篇里,當子 路問怎樣侍奉鬼神時,孔於作了明確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連近在眼前的人都沒能侍奉好,談什麼恃奉遠在天邊的鬼神呢? 凡事從眼前做起,從身邊做起,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 異想天開。 
“智”的問題上是這樣,“仁”的問題上也是這樣。 
所以,當樊遲問什麼是“仁”時,聖人作出了“先難而後 獲”的回答。而且,不僅這次這樣回答。另有一次,樊遲跟隨孔 子到舞字台下去遊覽,當他問孔子怎樣才能提高道德修養時,孔子 
子照樣回答說:“問得好!先事後得,非崇德與?”(《顏淵》意 思是說,先做事後收穫,這不是提高了道德修養了嗎? 
先難後獲,先事後得,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沒有耕耘,哪 來的收穫?或者從正面說,只間耕耘,不問收穫。或者再說行優 美一點,那就是-- 
十五的月兒十六, 
要想收穫先種田, 
要想登山先探路, 
要想致富得開財.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敬鬼神而遠之》原文及翻譯0
《敬鬼神而遠之》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