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裴寂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本大夫。父瑜,絳州刺史。寂少孤,為諸兄之所鞠養。年十四,補州主簿。及長,疏眉目,偉姿容。隋開皇中為左親衛家貧無以自業每徒步詣京師後為齊州司戶大業中歷侍御吏晉陽宮副監。高祖留守太原,與寂有舊,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時太宗將舉義師而不敢發言,見寂為高祖所厚,乃出私錢數百萬,陰結龍山令高斌廉,與寂博戲,漸以輸之。寂得錢既多,大喜,每日從太宗游。見其歡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許諾。寂又以晉陽宮人私侍高祖,寂從高祖飲,酒酣,寂白狀曰:“二郎密攢兵馬,欲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奉公,恐事發及誅,急為此耳。今天下大亂,城門之外,皆是盜賊。若守小節,旦夕死亡;若舉義兵,必得天位。眾情已協,公意如何?”高祖曰:“我兒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及義兵起,寂進上米九萬斛、甲四十萬領,以供軍用。大將軍府建,以寂為長史,賜爵聞喜縣公。從至河東,屈突通拒守,攻之不下,三輔豪傑歸義者日有千數。高祖將先定京師,議者恐通為後患,猶豫未決。寂進說曰:“今通據蒲關,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後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敵,敗之道也。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後入關。京師絕援,可不攻而定矣。”太宗曰:“不然。兵法尚權,權在於速。宜乘機早渡,以駭其心。我若遲留,彼則生計。且關中群盜,所在屯結。未有定主,易以招懷,賊附兵強,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賊耳,不足為虞。若失入關之機,則事未可知矣。”高祖兩從之,留兵圍河東,而引軍入關。及京師平,轉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食邑三千戶。 
(《舊唐書·裴寂傳》,有刪節) 

譯文/翻譯:

裴寂,字玄真,是蒲州桑泉人。祖父裴融,官至司本大夫。父親裴瑜,官至絳州刺史。裴寂小時候失去雙親,由他的幾個兄長撫養成人。十四歲那年,補任了州主簿之職。等到長大後,眉目疏朗,身材魁梧,外貌秀美。隋朝開皇年間中期,為左親衛,家中貧困沒有什麼來發展自己的產業,常常步行去京城。後來升任了齊州司戶。大業中期,他的官位歷經御史、晉陽宮副監等職。唐高祖李淵任太原留守時,和裴寂有舊交,常厚待並非常信任他,常常請他宴飲交談,有時一起下棋,以致到了通宵達旦,情緒高漲甚至忘記了疲倦。當時太宗準備起兵但不敢說,看到裴寂很受高祖厚待,於是就拿出自己的數百萬錢,暗中結交龍山令高斌廉,讓他和裴寂du6*博遊戲,慢慢把錢輸給裴寂。裴寂du6*博賺了很多錢,非常高興。每天跟隨太宗出遊。太宗看見裴寂很高興,就將起兵舉事的事情告訴了裴寂,裴寂立刻答應了他。裴寂又派晉陽宮人私下去侍奉高祖。有一次裘寂陪高祖飲酒。酒酣暢快之時,裴寂就告訴高祖情況說:“二郎秘密糾集兵馬,想要舉起義旗,正因為我裴寂是晉陽宮裡的人,就怕事發之後被牽涉誅殺,所以急著向您稟明此事。如今天下正大亂之時,城門之外隨處都是盜賊橫行。假如只為守著君臣的小節,隨時都有可能被禍亂牽涉而死;假如發動義軍起事,必定可以得到天下。其他人的意思都妥了。您意下如何?”高祖說:“我兒果真有這個計畫,而且既然決定了,可以依從他。”等到起兵舉事,裴寂送來了米糧五萬斛,鎧甲四十萬領,作為軍用,大將軍府建立之後,任命裴寂為長史,並賞賜爵位聞喜縣公。裝寂隨李淵攻至河東,隋將屈突通據城堅守,久攻不下,京城附近歸順李淵軍隊的豪傑有上千人。李淵想要先攻占京城,眾謀臣又怕屈突通在後方會成為義軍的後患,李淵猶豫難以決斷。裴寂給高祖進言說:“現今屈突通據守蒲關,假如不先攻取,我軍必將被前後夾擊,有腹背受敵之險,是危險的軍勢。還不如先集中兵力把蒲州攻下,然後從蒲關入取京師。京師斷絕了後援。可以不用攻打就平定了。”李世民說:“不是這樣。兵法崇尚權變,權變在於迅速。(我軍)應該乘機早渡黃河,以使敵軍害怕。我方假如遲疑逗留。他們就會另想計謀。況且關中有很多流寇聚集,沒有確定的主帥,很容易被招降,盜賊依附我們之後,兵馬強盛,什麼城池不能攻克呢?屈突通只是據守自固的盜賊罷了,不足為慮。假如失去了現在這個大好的時機入關,那么事情的變化難以預料。”高祖兩方面的計策都聽從了,留下一部分兵力圍攻河東,又率領兵馬進入關內。等到京師平定,裴寂轉任大丞相府長吏之職,晉封魏國公,食邑三千戶。 
《舊唐書·裴寂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裴寂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裴寂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