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之《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原文及翻譯

宋應星《天工開物》)

原文:

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汗青”以煮瀝得名,“簡”即已成紙名,乃煮竹成簡。後人遂疑削竹片以紀事,,幣又誤疑“韋編”為皮條穿竹札也。秦火未經時,書籍繁甚,削竹能藏幾何?如西番用貝樹造成紙葉,中華又疑以貝葉書經典。不知樹葉離根即焦,與削竹同一可哂也。
凡造竹紙,事出南方,而閩省獨專其盛。當筍生之後,看視山窩深淺,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屆芒種,則登山砍伐。截斷五、七尺長.就於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時,則用竹規通引,不斷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苧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入控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凡煮竹,下鍋用徑四尺者,鍋上泥與石灰捏弦,高闊如廣中煮鹽牢盆樣,中可載水十餘石。上蓋捏桶,其圍丈五尺,其徑四尺余。蓋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內洗淨。其塘底面、四維皆用木板合縫砌完,以防泥污。洗淨,用柴灰漿過,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鋪稻草灰寸許。捅內水滾沸,即取出別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如是十餘日,自然臭爛。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傾入槽內。
凡抄紙槽,上合方斗,尺寸闊狹,槽視簾,簾視紙。竹麻已成,槽內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許。入紙藥水汁於其中,則水乾自成潔白。凡抄紙簾,用刮磨絕細竹絲編成。展卷張開時,下有縱橫架框。兩手持簾入水,盪起竹麻入於簾內。厚薄由人手法,輕盪則薄.重盪則厚。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後授簾,落紙於板上,疊積千萬張。數滿則上以板壓。俏繩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氣淨盡流乾。然後以輕細銅鑷逐張揭起焙乾。凡焙紙先以土磚砌成夾巷,下以磚蓋巷地面,數塊以往,即空一磚。火薪從頭穴燒發,火氣從磚隙透巷外,磚盡熱,濕紙逐張貼上焙乾,揭起成帙。
盛唐時鬼神事繁,以紙錢代焚帛,故造此者名曰火紙。荊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紙,則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為也。鉛山諸邑所造柬紙,則全用細竹料厚質盪成,以射重價。最上者曰官柬,富貴之家通刺用之。其紙敦厚而無筋膜,染紅為吉柬,則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
(取材於宋應星《天工開物》)

譯文/翻譯:

所謂“殺青”,是從砍竹得到的名稱,“汗青”是從蒸煮得到的名稱,“簡”是已經製成的紙的別名,是煮竹做成“簡”。(因為是煮竹做成“簡”),後人於是就猜度削竹片來記事,並且還錯誤地揣測“韋編”的意思就是用皮條穿編竹簡。在秦始皇焚書以前,書籍多得很,削竹片(記事)又能寫多少東西呢?如同西域一帶(的人)用貝樹造成紙頁,中國(有人)又猜度(是)用貝樹葉書寫經文典籍。(他們)不懂得樹葉離根就會焦枯(的道理),(這)跟削竹(記事的說法)同樣可笑。
造竹紙多在南方,而福建省最為盛行。當竹筍生出以後,(先)觀察山溝(里的竹林)的深淺(長勢),那竹子以將要生枝葉的嫩竹為(造紙的)上等材料。(每年)節令到了芒種便可上山砍伐竹子。(把竹稈)截成五到七尺長,就在本山開一口山塘,向其中注水(來)漂洗浸泡(竹料)。擔心塘水有乾涸的時候,就用竹製導管引水,不斷注入山上流下來的水。浸泡到一百天開外,(把竹子從塘內取出)加工槌洗,洗掉粗殼與青表皮。其中竹纖維形狀就像苧麻一樣,(再)用上好的石灰化成灰漿,塗在竹料上,放入栓捅里蒸煮,燒火以八天八夜為標準
蒸煮竹子,下竹用直徑四尺的鍋,鍋上用泥與石灰把邊緣透氣處封死,高度和寬度如同廣東沿海地區煮鹽的牢盆那樣,裡面可以裝下十多石水。上面蓋上楻桶,它的周長一丈五尺,它的直徑四尺多。蓋好後蒸煮,八天就足夠了。停止加熱一天后,揭開楻桶,取出竹料,放到清水漂塘里洗乾淨。那漂塘底部、四周都用木板合縫砌好,來防止(沾染)泥污。(竹料)洗淨後,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在)鍋內按平,(上面)平鋪稻草灰一寸左右。捅中水滾沸後,就取出竹料(放入)另一捅中,仍然用草木灰水淋洗。如果草木灰水冷卻了,燒滾沸再淋洗。像這樣十多天,竹料自然就會蒸爛。(把它)拿出來放入石臼搗碎。搗碎到形同泥面(的樣子),倒入抄紙槽中。
抄紙槽(的形狀)像個方斗,(它的)尺寸寬窄,槽看紙簾(的大小而定),紙簾看紙張(的尺幅來定)。竹料製成後,抄紙槽內的清水浸泡在竹料上面三寸左右,在其中加入紙藥水汁,那么(紙)水乾後自然變成潔白。抄紙簾,是用刮磨得極其細的竹絲編成,展開紙簾時,下面有縱橫(而成的)框架(支撐)。兩隻手拿著抄紙簾放進(紙槳)水中,搖動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紙的)厚薄由人的手法來而定,輕輕搖動(紙)就薄,重重搖動(紙)就厚。竹料浮在紙簾上時,水便從四邊下流到槽里。然後翻轉紙簾,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等到)數量夠了就用木板壓在上面,(捆上)繩子插進棍子,像榨酒的方法那樣,讓(紙內)水分壓淨完全流乾。然後用輕細的銅鑷(把紙)逐張揭起烘乾。烘焙紙張,先用土磚砌成夾巷,下面用磚蓋夾巷底部,幾塊磚以上就空出一塊磚。薪火從巷端爐口燒起,火的熱氣從磚縫透過夾巷,(使得)外面的磚都發熱,(把)濕紙逐張貼(在夾巷)上烘乾,(再)揭下來放成一疊。
盛唐時期(拜)神(祭)鬼的事情繁多,(祭祀時)用(燒)紙錢代替燒帛,因而製造的這種紙稱為火紙。荊楚一帶近來的風俗有一次燒(火紙)多到上千斤的。這種紙十分之七(用於)供(祭祀)陰間(的人)焚燒,十分之三供(活著的)人日常使用。其中最粗糙的並且厚的紙稱為包裹紙,是(用)竹料和隔年晚稻的禾稈製成的。至於鉛山各縣製造的柬紙,是完全使用細竹料加厚抄成的,用來謀求高價。最上等的紙稱為官柬紙,富貴的人家(製作)名片用它。這種紙紙質厚實而沒有筋頭,染紅(後)做(辦喜事的)吉柬紙,先用白礬水浸過,再染上紅花汁。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天工開物之《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原文及翻譯0
天工開物之《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