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陳次升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陳次升,字當時,興化仙遊人。入太學,時學官始得王安石《宇說》,招諸生訓之,次升作而曰:“丞相豈秦學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為李斯解事,非秦學而何?”坐屏斥。既而第進士,知安丘縣。轉運使吳居厚以聚斂進,檄尉罔徵稅於遠郊,得農家敗絮,捕送縣,次升縱遣之。居厚怒,將被以文法,會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
哲宗立,使察訪江、湖。先是,蹇周輔父子經畫江右鹽法,為民害,次升舉劾之。
紹聖中,復為御史,轉殿中。論章惇、蔡卞植黨為奸,乞收還威福之柄。禁中火,彗出西方,次升請修德求言,以弭天變。掖庭鞫厭魅獄,次升言:“事關中宮,宜付外參治。今屬於閹寺之手,萬一有冤濫,貽後世譏。”濟陽郡王宗景請以妾為妻,論其以宗藩廢禮,為聖朝累。
宣仁有追廢之議,次升密言:“先太后保佑聖躬,始終無間,願勿聽小人銷骨之謗。”帝曰:“卿安所聞?”對曰:“臣職許風聞,陛下毋詰其所從來可也。”呂升卿察訪廣南,次升言:“陛下無殺流人之意,而遣升卿出使。升卿資性慘刻,喜求人過,今使逞志,則亦何所不至哉?”乃止不遣。
次升累章劾章惇,皆留中。帝嘗謂曰:“章惇文字勿令絕。”次升退告王鞏鞏曰君胡不雲諫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則耳目為之傳達;既知之,何以耳目為?居數日,復入見,帝申前旨,乃以鞏語對。帝曰:“然,顧未有代之者爾。”訖不克去。
徽宗立,召為侍御史。極論惇、卞、曾布、蔡京之惡,竄惇於雷,居卞於池,出京於江寧。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降集賢殿修撰,繼又落修撰,除名徙建昌,編管循州,皆以論京、卞故。政和中,用赦恩復舊職。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

譯文/翻譯:

陳次升,字當時,興化仙遊人。進入太學,當時學官剛得到王安石的《字說》,招集太學生訓釋陳次升起身說:“丞相豈不是秦學嗎?美言商鞅能推行仁政,還為李斯辯解,不是秦學是什麼?”因此受到屏退斥責。不久考中進士,知安丘縣。轉運使吳居厚因聚斂被進用,通知縣尉到遠郊欺騙徵稅,得到農民家裡的破棉絮,就把他們抓捕送到縣裡。陳次升放還了他們。吳居厚發怒,將要根法律條文治他的罪,恰逢御史中丞黃履舉薦他,任監察御史。
哲宗即位,派他察訪江、湖。在此之前,蹇周輔父子管理江右的鹽法,給百姓帶來危害。陳次升檢舉彈劾他們。
紹聖年間,又任御史,轉為殿中。論章惇、蔡卞培植同黨狼狽為奸,請求收回皇上大權。宮中起火,西方出現彗星,陳次升請求皇上修養道德徵求直言,以消除天變。掖庭審訊厭魅的蒙件。陳次升上奏說:“事情涉及到中宮,應該交付外朝審理。現在交給宦官去辦,萬一有冤枉失真的地方,會被後世譏笑。”濟陽郡王宗景請求把妾作為妻子,陳次升彈劾他作為宗室而廢除禮儀,牽累聖朝。
有追廢宣仁太后的議論,陳次升秘密對皇上說:“先太后保佑皇上,始終親密無間,希望不要聽信小人讒言誹謗。”皇上說:“你從何處聽到的?”他回答說:“我的職責允許我聽傳聞言事,陛下不要問從嘟里傳來的就行了。”呂升卿到廣南察訪,陳次生說:“陛下沒有殺掉流亡人的意思,卻派遣呂升卿出使。呂升卿性情殘忍刻薄,喜歡尋求別人的過錯,現在讓他得逞,他何事不可為?”於是沒有派遣。
陳次升多次上章彈劾章惇。都被扣留在宮中。皇上曾對他說:“不要讓章惇的文字斷絕。”陳次升退下告訴了王鞏,王鞏說:“你為什麼不說‘諫臣,是國家的耳目;帝王,是國家的心臟。帝王不知道的,諫臣為他傳達;已經知道,還用耳目做什麼呢?’”過了幾天,又入朝見皇上,皇上重申了前面的意旨,陳次升就用王鞏說的話來回答。皇上說:“是這樣,但沒有代替他的人。”最終沒有能夠讓章悼離職。
微宗繼位,陳次升被召為侍御史。他極力彈劾章惇、蔡卞、曾布、蔡京的惡端,章惇被流放到雷州,蔡卞居住在池州,蔡京被驅逐到江寧。陳次升遷為右諫議大夫。崇寧初年,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降為集賢殿修撰。接著又除名修撰被削職為民流放建昌,編管循州,都是因為彈劾蔡京、蔡卞的緣故。政和年間,赦免恢復舊職。去世時,七十六歲。
《宋史·陳次升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陳次升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陳次升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