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周弘正傳》原文及翻譯

陳書

原文: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晉光祿大夫顗之九世孫也。祖顒,齊中書侍郎,領著作。父寶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讓、弘直,俱為伯父侍中護軍舍所養。年十歲,通《老子》、《周易》,舍每與談論,輒異之,曰:“觀汝神情穎晤,清理警發,後世知名,當出吾右。”河東裴子野深相賞納,請以女妻之。十五,召補國子生,仍於國學講《周易》,諸生傳習其義。以季春入學,孟冬應舉,學司以其日淺,弗之許焉。博士到洽議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起家梁太學博士。晉安王為丹陽尹,引為主簿。出為鄴令,丁母憂去職。服闋,歷曲阿、安吉令。普通中,初置司文義郎,直壽光省,以弘正為司義侍郎。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嘗謂弟弘讓曰:“國家厄運,數年當有兵起,吾與汝不知何所逃之。”及梁武帝納侯景,弘正謂弘讓曰:“亂階此矣。”京城陷,弘直為衡陽內史,元帝在江陵,遺弘直書曰:“適有都信,賢兄博士平安。但京師搢紳,無不附逆,王克已為家臣,陸緬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確乎不拔。言及西軍,潺湲掩淚,恆思吾至,如望歲焉,松柏後凋,一人而已。”王僧辯之討侯景也,弘正與弘讓自拔迎軍,僧辯得之甚喜,即日啟元帝,元帝手書與弘正曰: “獯醜逆亂,寒暑亟離,海內相識,零落略盡。韓非之智,不免秦獄,劉歆之學,猶弊亡新,音塵不嗣,每以耿灼。常欲訪山東而尋子云,問關西而求伯起,遇有今信,力附相聞,遲比來郵,慰其延佇。”仍遣使迎之,謂朝士曰:“晉氏平吳,喜獲二陸,今我破賊,亦得兩周,今古一時,足為連類。”及弘正至,禮數甚優,朝臣無與比者。授黃門侍郎,直侍中省。俄遷左民尚書,尋加散騎常侍。
(選自《陳書》列傳第十八,有刪改)
[注]①獯:獯鬻,我北方少數民族名。②耿灼:憂思焦慮。

譯文/翻譯: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是晉光祿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孫。祖父周顓,是齊的中書侍郎,領著作銜。父親周寶始是粱的司徒祭灑。
周弘正幼年喪父,與弟弟弘讓、周弘直都被伯父侍中護軍周舍撫養。周弘正十歲的時候就懂《老子》《周易》。周舍每次與他談論總是感到驚異,說:“看你敏捷聰悟,明自事理而又出語驚人,將來必定會名聲大震,在我之上.”河東裴予野非常賞識他並與他結交,還表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十五歲那年,周弘正補召為國子生,就在國學裡講解“周易》,儒生們都學習他的見解。他在蘭月入學,當年的十月就被推薦參加對策考試,學司認為他的資歷太淺,不同意他應試。博士到洽議論說:“周郎還不到二十歲,就獨自主講一經,他雖說是國子生,但實際上卻可以當老師,他就不必等著參加對策考試了。於是周弘正就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梁朝的太學博士。晉安王擔任丹陽令時,請他為主簿。後來從丹陽調往鄴縣任縣令,因母親去世服喪而離職。服喪期滿後,歷任曲阿、安吉縣縣令。普通年間,朝廷開始設定司文義郎這一官職,在壽光省當值,任命周弘正為司義侍郎。
周弘正知識淵博,能看透一些微妙的跡象,善於根據天象化預測吉凶禍福。大同末年,周弘正曾經對弟弟周弘讓說: “國家將有厄運,數年之內必有戰亂,我和你不知逃到哪裡才能避開這次災難。”到梁武帝接納北朝東魏的降將侯景時,周弘正對周弘讓說:“戰亂就從這裡開始了。”當京城建康被侯景攻陷時,周弘直在衡陽擔任內史,梁元帝蕭繹在江陵,寫信給周弘直說:“剛從都城來了一位使者,從他那裡得知你的兄長平安。但京城裡的士大夫,幾乎沒有不變節依附逆賊侯景的,王克已經做了侯景的家臣,陸緬加入了侯景的軍隊,唯有你兄長周生,堅守大義不變節。他談到我們西軍時,淚水如流,常常盼念我們去解救他們,就像農夫盼望豐收那樣心切,歲寒然松柏仍青翠不凋,當前具備這種品格的就只有令兄弘正一人罷了。”王僧辯率領西軍討伐侯景的時候,周弘正與周弘讓主動逃出建康奔向西軍,王僧辯見了他們,非常欣喜,當天就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親自寫信給周弘正說:“自從外族小丑侯景作亂以來,寒來暑往的幾年之巾,天下相交的朋友,死亡殆盡。當年富有才智的韓非,尚且不免死在豢國獄中;學識豐富的劉歆,也在壬莽新朝失敗的混亂中zi6*殺。如今你陷在建康城中音訊全無,我常常憂思焦慮。我常常打算像西漢人訪求山東終子云,東漢人尋找關西楊伯那樣找你。今天恰恰見了王僧辯派來的人,他把侮的信息全說給我聽了,我正等待著你的來信,寬慰我對你的期盼。”於是派遣特使去迎接周弘正,又對朝廷官員說:“晉氏司馬炎平定孫吳。很高興地得到了陸機陸雲,現在我討伐侯景,也得到了周弘正周弘讓,前代的司馬炎和今天的我都在相同的時機下得到兩位英才異士,足可以互相媲美了。”當周弘正到了江陵,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禮遇。朝中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臣僚。他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在侍中銷值勤。不久升任為左民尚書,接著加任散騎常待。
《陳書·周弘正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陳書·周弘正傳》原文及翻譯0
《陳書·周弘正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