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王世家》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蓋聞武帝之時,同日而俱拜三子為王:封一子於齊,一子於廣陵,一子於燕。各因子才力智慧型,及土地之剛柔,人民之輕重,作策以申戒之。謂三王曰:“世為漢藩輔,保國治民,可不敬與!汝其戒之。”夫賢主所作,固非淺聞者所能知,非博聞強記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至其次序之分絕,文字之上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
王夫人者,趙人也,與衛夫人並幸武帝,而生子閎。閎且立為王時,其母病,武帝自臨問之。曰:“子當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帝曰:“雖然,意所欲,欲於何所王之?”王夫人曰:“願置之洛陽。”武帝曰:“洛陽有武庫敖倉,天下沖厄,漢國之大都也。先帝以來,無子王於洛陽者。去洛陽,余盡可。”王夫人不應。武帝曰:“關東之國無大於齊者。齊東負海而城郭大,古時獨臨淄中十萬戶,天下膏腴地莫盛於齊者矣。”王夫人以手擊頭,謝曰:“幸甚。”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祭拜之曰:“皇帝謹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賜夫人為齊王太后。”子閎王齊,年少,無有子立,不幸早死,國絕而為郡。天下稱齊不宜王雲。
《春秋大傳》曰:“天子之國有泰社。”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泰社,歸立之以為國社,以歲時祠之,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黃,故將封於東方者取青土,封於南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黃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歸,封以為國社。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此之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齊地多變詐,不習於禮義,故武帝戒之曰:恭朕之詔唯命不可為常人之好德能明顯光不圖於義使君子怠慢有過不善乃凶於而國而害於若身齊王之國,左右維持以禮義,不幸中年早夭。然全身無過,如其策意。
(節選自《史記·三王世家》略有刪改)

譯文/翻譯:

聽說孝武帝的時候,同一天拜封三子為王:封一個皇子在齊,一個皇子在廣陵,一個皇子在燕。各自按皇子才力智慧型,及土地的貧瘠和肥沃,人民的輕浮和莊重,為之作策文來告誡他們:“世代為漢的藩屬輔臣,保護國家,養護人民,能不敬慎嗎!諸王一定要戒慎。”一個賢明的國君的所做所為,本來就不是孤陋寡聞之人所能理解的,如果不是博聞強記,君子是不能透徹理解他的深意的。至於詔書的次序分段,語言的上下行文,策文的參差長短,都有深意,別人是不能理解的。
王夫人是趙國人,與衛夫人同受武帝的寵幸,而生了劉閎。劉閎將立為王時,他的母親生病,武帝親自前去探問。問道:“兒子應當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裡?”王夫人說:“有陛下在,我又有什麼可說的呢。”武帝說:“雖然如此,就你的願望來說,想封他到什麼地方為王?”王夫人說:“希望封在洛陽。”武帝說:“洛陽有武庫敖倉,是天下要衝之地,是漢朝的大都城。從先帝以來,沒有一個皇子封在洛陽為王的。除了洛陽,其他地方都可以。”王夫人沒有作聲。武帝說:“關東的國家,沒有比齊國更大的。齊國東邊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時只臨菑(zī,資)城就有十萬戶,天下肥沃的土地沒有比齊國更多的了。”王夫人以手擊頭,感謝道:“太好了。”王夫人病故武帝很哀痛,派使者去祭拜道:“皇帝謹派使者太中大夫明捧著璧玉一塊,賜封夫人為齊王太后。”皇子劉閎為齊王,年紀小,沒有兒子,立王以後,不幸早死,封國廢絕,變為郡。世人說齊地不宜封王。
《春秋大傳》記載:“天子之國有泰社。”諸侯王開始受封時,一定受土於天子祭祀土神的地方,回到封國再建立自己的國社,每年祭祀它。東方為青色,南方為赤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所以將分封於東方的取青土,分封於南方的的取赤土,分封於西方的取白土。分封於北方的取黑土,分封於中央京畿的取黃土。各取自己的色土,用白茅草包裹起來,封好以後以之為社。這就是最初受封於天子的情形。這叫做主土。對於主土,要建立社壇祭祀它。
齊地的人多變奸詐,不通禮義,所以天子告誡齊王說:“敬受朕的詔令,要想到天命是固定不變的。人能愛好善德,才能昭顯光明。若不圖道義,則使輔臣懈怠。竭盡你的心力,真心實意地執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祿。如有邪曲不善,就會傷害你的國家,傷害你自身。”齊王到了封國,左右大臣能以禮義維繫護持,不幸齊王中年夭折。然而他一生無過失,遵照了給他的策文之意。
《史記·三王世家》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史記·三王世家》原文及翻譯0
《史記·三王世家》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