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周公論》原文及翻譯

王安石

原文:

①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載周公之言曰:“吾所執贄而見者十人,還贄而相見者三十人,貌執者百有餘人,欲言而請畢事千有餘人。”是誠周公之所為,則何周公之小也!
②夫聖人為政於天下也,初若無為於天下,而天下卒以無所不治者,其法誠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於黨,立序於遂,立學於國,以為養賢教士之法。是士之賢,雖未及用,而固無不見尊養者矣。此則周公待士之道也。
③誠若荀卿之言,則春申、孟嘗之行,亂世之事也,豈足為周公乎?且聖世之士,各有其業,講道習藝,患日之不足,豈暇游公卿之門哉?彼游公卿之門、求公卿之禮者,皆戰國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於亂世,不能考論先王之法,著之天下,而惑於亂世之俗,遂以為聖世之士亦若是而已,亦已過也。
④且周公之所禮者,大賢與?則周公豈唯執贄見之而已,固當薦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賢,不足與共天位,則周公如何其與之為禮也?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蓋君子之為政,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悅之,則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為政,則宜立學校之法於天下矣,不知立學校,而徒能勞身以待天下之士,則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勢亦有所不得也。或曰:“仰祿之士猶可驕,正身之士不可驕也。”夫君子之不驕,雖暗室不敢自慢,豈為其人之仰祿而可以驕乎?
⑤嗚呼,所謂君子者,貴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於亂世,而遂以亂世之事量聖人,後世之士尊荀卿,以為大儒而繼孟子者,吾不信矣。 
(選自《王安石文集》,有刪減)

譯文/翻譯:

荀卿喜歡妄言也太厲害了。他記載周公的話說:“我要拿著禮物去求見的有十人,還禮回見我的有三十人,我以禮相待的有一百多人, 想要向我進言而請我協助完成事情的有一千多人。”這果真是周公的所作所為的話,那么周公多么平庸啊!
聖人在天下施政,剛開始好像無所作為,最終天下沒有不治理好的,(因為)他們的法令制度周密完備呀。所以三代的制度是,從國家到地方,要建立san6*級學校,把它們作為養賢教士的方法。這種賢能的士人,即使在沒有被任用的時候,本來就已受到尊奉侍養了。這才是周公對待士人的方法。
果真像荀卿說的,那么春申君、孟嘗君的所作所為,是亂世才會有的事情,周公哪裡會那樣做呢?況且聖明時代的士人,各有各的事業,(每天)講道德習技藝,還擔心時間不夠用呢,哪有閒暇遊走於公卿之家?那些遊走於公卿之家,希望得到公卿禮遇的人,都是戰國時候的奸民,是像毛遂、侯贏這一類的人。荀卿生活在亂世,不能考查論證先王的法令制度,使之昭顯於天下,卻被亂世的風氣迷惑,於是認為聖明時代的賢士也會這樣,這也太錯了呀!
況且周公所禮遇的(應該)是大賢吧?那么周公怎么會僅僅拿著禮物去見他就可以了呢,本來理當推薦給天子在朝廷共事。如果他沒有才德,不值得和他在朝廷共事,那么周公又為什麼待之以禮呢?子產治理鄭國的政事,用他乘坐的車子幫人渡過溱水和洧水,孟子說:“仁惠但不懂得處理政務。”君子執政,在天下制訂定完備的法令制度,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在一個國家制定完備的法令制度,一個國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制定(完備的)法令制度,想要人人都高興,那么時間也不夠用啊。如果周公懂得如何執政,那就應該在天下用廣設學校的方法(培養人才),不懂得設立學校(培養人才),只會讓自己疲憊不堪去禮待天下的士人,那么不但體力精力不足,實際形勢也是做不到的。有人說:“對於渴望俸祿的士人可以輕慢傲視,但對於正派正直的士人卻不可以這樣。”作為君子不會傲慢無禮,即使身處暗室也不敢輕慢自己,怎么能因為別人渴望得到俸祿就可以輕慢傲視他呢?
唉,所說的君子,貴在能不因世俗的改變而改變自己。荀卿生活在亂世,於是用亂世中發生的事情來考量聖人,後世的士人,推崇荀卿,認為他是繼孟子之後的大儒,我不相信啊
王安石《周公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安石《周公論》原文及翻譯0
王安石《周公論》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