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教學課堂

文言文的教學課堂

在中學語文古文的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時,坐在下面的學生有的昏昏欲睡,也有的將目光緊緊跟隨教師,把老師的解釋一句不落的記在書本上。我在私底下也曾問過學生,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古文詞語比較晦澀難懂,因此對其不感興趣

如今,我們在反覆強調教改、課改,不斷進行教育改革的嘗試,想要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的培養,健全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教學模式。而對於古文教學的改革更是迫不及待所需的。

古文的教學不僅是大多數學生的痛苦,也是許多老師的難題,我亦如此。歷史的變遷使很多的文字變得晦澀難懂,而文言文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廣泛的套用也使得學生們對它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古文時更需要老師靈活套用教材,緊密結合歷史知識,想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然而,“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卻是以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陳舊模式為主,從而導致即使文章有趣,但因教學方法的死板而使學生對文言文喪失興趣。根據心理學專家分析一般孩子的注意力僅為十五到二十分鐘,如果一節課都由教師來講,學生勢必會產生聽覺疲勞,而他們面對的又是如此古板的教學方式,更不容易對所學課文產生興趣,因此學生興趣的激發成為教師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心理上就會產生負擔,受到壓抑,處於抑制狀態,只會一味地等待老師的傳授,滿盤接收,而根本不會自己去解決文章中碰到的“攔路虎”,更不用說自己主動去思考文章的內容。在他們的印象中,學習古文或者古詩的.方法就是老師講授,滿本筆記,死記硬背,無需理解。所以文言文的學習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其實,學習古文跟學習現代文的基本方法都是相同的,最初的一步,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投入到古文學習的過程中去,所以營造熱烈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這樣不僅會使他們主動投身學習,思維活動也將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都會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具有競爭氛圍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才能激活課堂氣氛,很好地培養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

在剛剛教授本學期第一篇古文《童趣》時,我就注重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一改以往的過分強調識記而忽視理解的方式,把文言文學習的主動權拋還給學生,讓他們針對疑難問題,合作探究討論,解除疑惑 。先將全文分為三部分,由3位同學翻譯;之後對有困難的字詞分別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確定更為準確的意思;最後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學習方法。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對古文的興趣,同時也初步探究了古文學習的方法,一舉兩得。

以上這種方法也同樣體現在假日活動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培優班的學生自身學習能力較強,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已有進一步提高的情況,我專門選擇了5篇他們所熟悉的成語典故來進行文言文的教學。

第一篇《執竿入城》

學生對這個典故有所了解,所以在理解上不存在什麼難度,關鍵在於個別字詞的意思。師:請一位同學來翻譯一下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

生: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最初豎著拿竿子,不可以進入,後橫著拿,也不能進入,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了。突然旁邊有個老人說:“我不是品德高尚的人,但是見過的事情比較多,為什麼不把竿子從中間據斷哪?最後依從他並且截斷竿子。

師: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意見,或者覺得我翻譯得比他還要好,可以大膽得來嘗試一下。(引入競爭,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

幾個大膽的學生紛紛舉手。

師:你們覺得哪個同學說得最好?理由是什麼?

生:徐靜笑。語句通順,我的理解跟她相同。

這時學生一般都找尋與自己翻譯相似的內容。這已經做到了對文章的初步了解,而且學生興致盎然。

師:同學們剛才對於文章中的有些字詞解釋有些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同學發現了?(學生由於剛學習古文,所以在翻譯時多與現代文相結合,一時難以發現錯誤,這個時候由老師加以點撥。)

師:大家覺得“俄有”在這裡應該是什麼意思?

生:“突然”。

師:結合上下文聯繫,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意思?

生:我知道。應該解釋為“不一會兒”。

師:為什麼?

生:猜的。(全班大笑)

師:雖然是猜測的,但瞎貓遇到了死耗子,就是撞上了,而且還撞對了。那么哪位同學可以來解釋?

生:“老父至”是一位老人來到了,不能說成是突然來了一位老人,應該是不久來了一位老人。

師:非常正確。這裡的“俄有”是時間詞。那么還有哪些詞語表示時間非常短?

生:一剎那,一霎間。

生:馬上。突然。瞬間

師:很好。還有一個詞語大家發現了沒有。“但見事多矣”這裡的“但”是但是的意思嗎?

生:是的。

對這個詞語,學生的知識只是收集了“但”在現代漢語裡面的意思,所以無法正確掌握。需要老師告之。

師:這個“但”有個另外的意思。老人說:“我不是聖賢,XX見得事情比較多。”要求大家在XX裡面填寫詞語。看看誰又能做成第二隻瞎貓?

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了起來。經過聯繫上下文,最後得出“但”在這裡是“只是”的意思。

通過這篇文章的鍛鍊,學生覺得文言文的學習並不是如此枯燥乏味的。其實在步步深入中,古文之謎被我們一層一層剝解開。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也享受到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感受了文言文本身的美,體會到了短短數語中融入的那千般情愫,萬般思緒。

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由於學生對內容能自覺去挖掘深入,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課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

《卡爾·威特的教育》中有這么一段話:“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收穫,就會有命運的收穫。”那么我們現在就要做好第一步,給孩子們播上自主學習的思想種子,在課堂情境中通過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來促進知識的遷移,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興趣、態度的遷移,激活文言文教學的課堂。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的教學課堂0
文言文的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