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尊經閣記》閱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①,常道也。其在於天,謂之命;其賦於人,謂之性;其主於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君子之於六經也,求之吾心之陰陽訊息而時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紀綱政事而時施焉,所以尊《書》也;求之吾心之歌詠性情而時發焉,所以尊《詩》也;求之吾心之條理節文而時著焉,所以尊《禮》也。
蓋昔者聖人之扶人極②,憂後世,而述六經也,猶之富家者之父祖,慮其產業庫藏之積,其子孫者,或至於遺忘散失,卒困窮而無以自全也,而記籍其家之所有以貽之,使之世守其產業庫藏之積而享用焉,以免於困窮之患。故六經者,吾心之記籍也,而六經之實,則具於吾心。猶之產業庫藏之實積,種種色色,具存於其家,其記籍者,特名狀數目而已。而世之學者,不知求六經之實於吾心,而徒考索於影響③之間,牽制於文義之末,硜硜然以為是六經矣。是猶富家之子孫,不務守視享用其產業庫藏之實積,日遺忘散失,至為窶人丐夫,而猶囂囂然指其記籍曰:“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何以異於是?
嗚呼!六經之學,其不明於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習訓詁,傳記誦,沒溺於淺聞小見,以塗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是謂賊經。若是者,是並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之所以為尊經也乎?
越城舊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岡,荒廢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於民,則慨然悼末學之支離,將進之以聖賢之道,於是使山陰令吳君瀛拓書院而一新之,又為尊經閣於其後,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閣成,請予一言以諗多士,予既不獲辭,則為記之若是。嗚呼!世之學者,得吾說而求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為尊經也矣。
【注】①經:這裡指儒家奉作經典的《詩》《書》《易》《禮》《樂》《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極:此處指做人的道德標準;③影響:影子和反響,這裡是指關於六經的傳聞、注釋。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求之吾心之條理節文而時著焉 著:著作
B. 而記籍其家之所有以貽之籍:登記
C. 以塗天下之耳目 塗:掩蔽
D. 於是使山陰令吳君瀛拓書院而一新之 拓:擴建
答案:A(應當用作動詞,發揚,弘揚)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求之吾心之陰陽訊息而時行焉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B.蓋昔者聖人之扶人極今日之事何如
C. 牽制於文義之末 而君幸於趙王
D. 請予一言以諗多士 以其無禮於晉
答案:C(C項“於”都表被動,譯成“被”;A項前一個“而”表順承關係,然後;後一個“而”錶轉折關係,卻;B項前一個“之”助詞,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後一個,助詞,譯作“的”;D項前一個“以”表目的連詞,“來”;後一個介詞,“因為”)
13.下列句子中,全都不屬於“尊經”的一組是(3分)
①徒考索於影響之間②尚功利,崇邪說 ③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
④沒溺於淺聞小見 ⑤慨然悼末學之支離⑥侈淫辭,競詭辯
A. ①②⑤ B.②④⑥C. ①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B(③是對家業的評價;⑤是知府痛惜學風的頹敗)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在尊經閣落成之時,應南大吉郡守的邀請勸誡廣大的讀書人尊崇六經,進而加強人文修養。
B.古人著述六經是受富人的啟發,因為富人為防止後人把家產弄得遺亡丟失,便把家裡所有的財產登記造冊。
C.作者對那種不從自己的內心去探索六經的內容實質的人表示不認可,認為他們並非尊崇六經。
D.南大吉郡守十分尊崇六經,認為六經歸於正途,百姓才不會有xie6*惡的事情發生。
答案:B(古人著述六經並不是受富人的啟發,與富人的行為沒有因果關係)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故六經者,吾心之記籍也,而六經之實,則具於吾心。(3分)
答案:所以六經是我們心中的賬冊,六經的實際內容,都具備於我們心中。(“實”“具”各1分,句意1分)
(2)世之學者,得吾說而求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為尊經也矣。(4分)
答案:世上的讀書人,掌握我的主張而求理於內心,當也大致接近於知道怎么樣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經的了。(“得”“庶”“尊”各1分,句意1分)
(3)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3分)
答案:范增屢次向項王使眼色,多次舉起佩帶的玉來給項王示意,項王卻沉默沒有回應。
附參考譯文:
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它在天稱為“命”,秉賦於人稱為“性”,作為人身的主宰稱為“心”。心、性、命,是一個東西。君子的對待六經,省察心中的陰陽盛衰而使之及時運行,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紀綱政事而使之及時施行,這才是尊重《書》;省察心中的歌詠性情而使之及時感發,這才是尊重《詩》;省察心中的體統儀節而使之及時發揚,這才是尊重《禮》。
大抵古代聖人匡扶人間正道、擔心後世頹敗而著述六經,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輩,擔心他們的產業和庫藏中的財富,到子孫手裡會被遺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窮困而無以自謀生活,因而記錄下他們家中所有財富的賬目而遺留給子孫,使他們能永世守護這些產業庫藏中的財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貧困的禍患。所以六經,是我們內心的賬本,而六經的實際內容,則具備在我們內心,正如同產業庫藏的財富,各種各樣的具體物資,都存在家裡。那賬本,不過記下它們的名稱品類數目罷了。而世上學六經的人,不懂得從自己的心裡去探求六經的實際內容,卻空自從實際之外的仿佛的形跡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訓詁的細枝末節牽制,鄙陋地以為那些就是六經了。這正像富家的子孫,不致力守護和享用家中的產業庫藏中的實際財富,一天天遺忘散失,而終於變成窮人乞丐,卻還要傲慢地指著賬本,說道:“這便是我家產業庫藏的財富!”同這有什麼兩樣?
唉!六經之學,它的不顯揚於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視功利,崇奉謬論,這叫做淆亂經義;學一點文字訓詁,教授章句背誦,沉陷於淺薄的知識和瑣屑的見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這叫做侮慢經文;肆意發表放蕩的論調,逞詭辯以取勝,文飾其xie6*惡的心術和卑劣的行為,馳騁世間以自高身價,而還自命為通曉六經,這叫做殘害經書。像這樣一些人,簡直是連所謂賬本都割裂棄廢掉了,哪裡還知道什麼叫做尊重六經呢!
越城過去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崗,荒廢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就慨然痛惜晚近學風的頹敗,將使之重歸於聖賢之道,於是命山陰縣令吳瀛君擴大書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經閣於書院之後,說道:“經學歸於正途則百姓就會振發,百姓振發那便不會犯罪作惡了。”尊經閣落成,邀我寫一篇文章,來曉喻廣大的士子,我既推辭不掉,便為他寫了這篇記。唉!世上的讀書人,掌握我的主張而求理於內心,當也大致接近於知道怎么樣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經的了。
作者:
王守仁(1472—1528年),明哲學家、教育家。字伯安。餘姚(今屬浙江)人。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弘明進士。授刑部主事,轉兵部尚書。卒諡文成。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知行合一”。他的思想在明代中期以後影響甚大,後傳至日本。著有《王文成公全書》。
賞析
這篇文章題目雖名為“記”,但實際上是一篇論文。作者在文中論述了自己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並將這種思想套用到儒家經典的學習上。此文可稱為王守仁的代表作品。
文章的中心是要人們尊經,所以作者開篇首先指明儒家經典是泳但而普遍的規範、法則,由此引發,作者說,它在自然界叫做命。它給予人時叫做性,主導人身時叫做心。心、性、命,其實都是同一東西,它們都是由儒家經典來主宰的。所以儒家經典是‘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它是永恆而普浪的規範、法則。這一段可說是全文的綱,它強調了儒家經典涉及的範圍之廣,作用之大,影響之深。
第二段作者開始具體深人地說明濡家經典在指導人們為人處事方而所起的作用。反映在情感上,它可以指導人們能同情他人,知道羞恥,懂得謙讓,明辨是非。這是儒學中所說的四端(仁、義、禮、智)。反應在人事上,它可以教導人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達是儒學中所說的五倫。由此,作者進一步強調家經典確是“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那么,儒家經典究竟指的是什麼。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六經”,說明“六經”就是儒家的經典。這“六經”包括《易》,它用來解釋自然現象的發展變化;《書》,它用來說明典章法制的實施;《詩》,它用來歌唱思想感情的抒發;《禮》,它用來講解各種不同禮儀制度的規定;《樂》。它用來表達歡愉與和平心理的產生;《春秋》,它用來記錄真假與邪正的區別。“六經”可說是從自然變化的運用一直到誠偽邪正的區別。真是涵蓋天地、包羅古今,無所不在起作用。所以作者又一次強調濡家經典是‘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直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
作者是一個主觀唯心主義者,他認為“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傳習錄》)這個“心”實際上是指人的思想意識。他認為心是世界的本原,因此在強調儒家經典“六經”時,尤其重視它主宰人心的作用。所以,在第四段作者重點提出“六經者非他,奮心之常道也。”作者認為,《易》是記錄人們內心的矛盾變化的;《書》是記錄人們內心的典章政事的;《詩》是記錄人們內心的歌詠性情的;《禮》是記錄人們內心的禮儀制度的;《樂》是記錄人們內心的歡愉與和平的;《春秋》是記錄人們內心的真偽與邪正的。人是具有“良知良能”的,因此,儒家經典是人們心靈中永恆普遍的規範,也是人們內心的自然反映。那么,作為一個真正的君子,要尊祟儒家經典,就必須以經為準則,時時反求自己的心靈,以經書與內心相驗證,所以作者說:“求之吾心之陰陽訊息而時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紀綱政事而時施焉,所以尊《書》也;求之吾心之歌詠性情而時發焉,所以尊《詩》也;求之吾心之條理節文而時著焉,所以尊《禮》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時生焉,所以尊“樂”也;求之吾心之誠偽邪正而時辨焉,所以尊《春秋》也。”作者就這樣從不同的角度為人們指出,以六經的規範來端正自己的心靈,恢復良知,尊祟六經才是成為真正的君子的途徑。
第五段,作者從端正心靈的角度進一步指出人們應如何對待六經,學習六經。作者先用了一個鮮明的比喻:古代聖人為了樹立做人的錄高道德標準,慮及後世,而著述了六經;這正像有錢人積蓄了財產擔心後代子孫遺亡散失,不能自保而登記在帳簿上傳給子孫一樣。這一形象的比喻明,六經是古代聖人傳給後世的精神財富,並非僅僅是單純形式上的六經。如何對待這筆精神財富呢,作者接著前喻又一次設喻說明應該繼承六經的精神實質,把它牢記在心,正象把財富積蓄在家裡一樣,而帳簿上記載的只是名稱,數量等形式罷了,作者服著又設一喻:有些人不從自已內心探求六經的實質,而只是對六經進行毫無根據的猜測、考訂,或只在文字詞義的細節上糾纏,這正象有錢人家的子孫不盡力看守、享用先輩留下的財富,直到它遺亡散失殆盡,變成窮人、乞丐,卻還指著帳簿說:“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一樣。這個比喻也是根據前兩個比喻而設,三個比喻層層深人,形象而鮮明地說明學習六經應採取的方法,糾正了當時一些學經者不正確的傾向。
在第六段中,作者進一步深人分析批判了在借家經典學習研究中的不良傾向。其中,看重功利、祟尚邪說的是“亂經”,只學習住解、死記硬背,沉溺在淺薄的見識里的是“侮經”;大放厥詞,爭相詭辯。掩飾奸邪的思想和醜惡的行徑,追隨世俗,壟斷利益,卻還以為精通經典的是“賊經”。正因為社會上有這種“亂經、侮經、賊經”的現象,所以六經的學問在世上不能發揚光大。作者在這裡指出這些不良傾向,一方面是對之批判、諷刺,使之醜態暴盡無遺;另一方面也是與前面所說的尊經對比,對比之下,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了。在段末,作者又一次設喻:“若是者,是並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之所以為尊經也乎?這結合上段的比喻面設的比喻,再加一態度明確的反請,更深一步說明這種人的作為尤不可取。
最後一段,作者說明自已寫這篇文章的緣由及目的,希望世上研習借家經典的人,讀過這篇文章後認真進行反思,以求有所悟解,這樣也許就能夠知道該怎樣做才算是尊經了。真是滿懷希望、語重心長,可謂用心良苦。
全文的主旨是號召人們尊祟借家六經。在論述中,作者將自已“天下無心外之物”(《傳習錄》)的哲學觀點套用在學習、尊祟播家的經典上。讓人們以儒經為本,反求內心,加強個人的內心修養。不過作者只注重內心的省察卻忽視了客觀外界對人思想的影響,因此論述也只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盲目空談,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在論述中,強調了從自已內心探求六經的實質,否定了在學習六經時只重視字句的考證、探索,衰無根據地猜測和祟尚邪說的做法,認為這樣做只是舍本求末,是“亂經。侮經、賊經”。這種論述對當時盛行的、死守教條的程朱理學是有一定的衝擊作用的,對打破傳統、解放思想也有一定的作用。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守仁《尊經閣記》閱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0
王守仁《尊經閣記》閱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